运河名镇——江都邵伯镇因湖光帆影、岛屿芦荡、渔舟农舍、古街美食闻名于世,在古镇河西有个“世外桃源”,这就是被中央文明委表彰的首批全国文明单位——邵伯船闸。
跨过高水河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偌大的园林,道路两旁、邵伯湖堤一颗颗参天大树簇拥着迷人的船闸。
高大的雪松盘旋曲折的虬枝,厚厚实实的针叶,庄重雍容,还有那垂柳、桃树间植成行。置身园中鸟语花香,四季如春,尤其是区间的各式建筑设计新颖、风格独特,使人望而生情,心旷神怡。
“俱往矣,越千秋,今朝邵伯闸,可邀神仙神。姹紫嫣红四季春,丹青难绘风景秀。”如画风景,掩不住千年古闸的神奇魅力。邵伯船闸,这个中国运河水运史上的杰作,扼江淮之要冲,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由南向北的第二个梯级控制枢纽。她东经盐邵船闸与里下河相通,向北可达山东、安徽,南则可进入长江,有十省一市的船舶在此通过。
据邵伯船闸管理所毕学华所长介绍,早在东晋太元年间,邵伯就有谢安筑埭的记载,从唐代的“斗门单闸”、宋代的“二斗门式船闸”、清代的“邵伯船闸”、解放前的“新式船闸”,直到今天的两座大型的复线船闸,使她成为我国船闸演变历程的缩影。提到民国时期的“新式船闸”,曾有一段显赫一时的荣耀。民国二十三年,当时的治淮委员会为了改善运河状况,以求灌溉船运之发展,利用“庚子赔款”的冲免部分兴建了这座船闸,钢制闸门,附有启动机械,以四人之力摇把启闭,节时省力。
其实,过往邵伯船闸的船舶真正实现“乘风破浪自在行”是1962年以后。从1958年起新中国在邵伯建造第一座大型船闸,闸宽20米,长230米,年通过量2000万吨,该工程整整用了四年的时间。1984年邵伯复线船闸又宣告开工,1987年12月竣工,闸宽增加到了23米,成为国内大型的复线船闸,主导航墙墩、闸楼与闸室的引水面成一条直线,似一排矗立于水中的城堡,宏伟而壮观。
悠久历史写下了邵伯船闸昔日的辉煌,而新一代“邵闸人”用文明创建的大手笔谱写了新的篇章:近三年来,邵伯船舶通过量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每年增幅都在10%左右,船舶通过量达1.3亿吨。今年1-10月已完成两费3970万元,船舶通过量达1.22亿吨,均创历史新高。继被交通部表彰为创建全国交通文明行业十佳先进单位后,又被评为“2007年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今年6月再次被团中央、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
邵伯船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培养人和塑造人,促进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型单位创建,他们持之以恒,以创建学习型班组、股室和各个兴趣小组作为引领和推动,以“主题教育”为内容、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三年中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近20期,参培人员达400多人次,为船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邵闸人”将政治、文明礼仪教育与遵纪守法教育结合起来,注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通过组织全体职工学习道德楷模,切实营造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把“和谐领航、服务有道”作为全体干部职工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人心,培育精神,大力弘扬,创新拓展。
“全省交通行业十大服务品牌”之一的邵伯船闸着力品牌建设,努力确保船民过闸满意。“有困难找我”和“首问负责”在这里形成制度,“让文明与闸次同行,让邵闸给船员满意”、“为您多跑航次,为您快速通过,为您增长效益”等系列活动让船民时刻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在邵伯船闸,“党员骨干领先示范工程”,领导班子就是一面镜子、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干部骨干就是一支标杆。在今年年初遭受50年一遇的大雪考验期间,全所干部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既保证了船闸在繁忙中秩序井然,更确保了电煤等重点物资快速运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有人说邵伯船闸是“小船闸,大文化”,在这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创建文化建设样样出色,突出打造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创新业”的船闸精神,形成了“追求进取,弘扬正气”为主要特色船闸文化氛围,建成了闻名全省的“安全和创建文化长廊”,船闸成为员工和船民心中美好的精神家园。
“万舟飞渡一毛轻,闸锁蛟龙浪不惊”。邵伯船闸这颗运河线上的明珠,在文明创建的征程中不断喷发出无穷的活力,正如《邵闸人之歌》所唱:“文明的运河奔腾着新时期的希望,我们的船闸架起了经济腾飞的桥梁,发展水运服务船民,我们在窗口奉献,我们把文明传向四方,为着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坚持与时俱进,建设三个文明我们的事业更加辉煌……”(刘世领周宁李洪彬)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