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委200868号)
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和科教兴川战略的实施,促进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曹光、冯涛、张怀武、杨朝旭、范国琼、李跃建、任旭平、马元祝、王毅、司徒渝10名同志第四届“四
川杰出创新人才奖”,并予以表彰。
希望获奖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希望广大优秀人才以获奖的同志为榜样,锐意创新,勇于创业,积极进取,争做自主创新的先锋、跨越发展的推动者。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省工作总体取向,大力实施人才强省和科教兴川战略,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努力造就大批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附:第四届“四川杰出创新人才奖”获奖人员名单。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2008年4月3日
十名获奖者简介
曹光,54岁,中国成达工程公司总经理。他在7年时间,带领一个单纯从事化工设计的企业成功转型为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工程公司,企业年营业收入从8000多万元增加到30亿元,2006年进入世界最大的200家国际工程设计公司、排名第28位,位居入选的中国公司首位,被誉为全国化工勘察设计战线的排头兵。
冯涛,44岁,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他通过管理创新带领濒临破产的国企扭亏为盈,跻身“首届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我省着力培育的“30户迅速做强做大类的大企业大集团”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大幅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中“一锭多丝”打破了沿袭百年的纺丝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使公司粘纤生产能力提高16倍,产品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
张怀武,49岁,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副院长、教授。他是磁性材料领域知名专家,是我省为数不多的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带头人、“973”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防“934”计划和“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长江学者、首批“天府英才”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等于一身的科技领军人才,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等多个奖项。
杨朝旭,46岁,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研究员。他是我国顶尖的飞控技术人才,从事我国第三代战机的研制工作18年,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飞行仿真模拟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第三代战机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重大奖项。
范国琼,51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她是全国著名评酒、勾兑大师,被誉为“五粮液勾兑代言人”。率先将传统的感官勾兑与计算机勾兑相结合,开创了现代酿酒技术与传统工艺完美结合的新局面,推动了五粮液系列产品链的形成。作为技能人才,她是第一个由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作为企业一线工人,她是党的十四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李跃建,48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他是我省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知名专家,主持研究的慢锈性小麦品种新技术、用收获指数选育高产小麦品种新技术,实现了小麦遗传育种的重大突破,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选育的多个小麦品种推广面积大,经济效益显著。
任旭平,41岁,四川省旭平兔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作为农民,他自学成才、刻苦钻研,解决了传统养兔技术的多个难题,特别是实施“巴地草运动”扶贫模式,成立兔王扶贫研究中心和养兔学校,创办旭平兔业公司,解决了农民生产所需的启动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带动了省内外大批养兔大户和农民致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马元祝,60岁,峨眉山旅游集团总公司、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是2007年度中宣部推出的“时代先锋”,带领景区走出了一条景区保护、管理与开发并举的创新之路,特别是成功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组织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恢复以金顶“十方普贤”为代表的寺庙建筑群,实施“景乡一体化建设”,使峨眉山一跃成为全国风景名胜区的旗帜和标杆。
王毅,45岁,成都博物院院长、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员。他是我省考古学为数不多的学术带头人,最大特点是善于把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文化事业和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创造了“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两不误”的“成都经验”,主持将金沙太阳神鸟金饰成功申请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标志”,创建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为四川和成都打造出又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名片。
司徒渝,48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正高)。他开创了“省市共建、奉献社会”的全新办学局面,建立了“职教惠民、服务经济”的新机制,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8%以上,为重装基地建设和省内外企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办学经验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被誉为我省高职教育创新之路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