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首块试验田正式诞生,为使特区各项政策得到落实,1983年12月,一条蜿蜒百里、俗称“二线”的特区管理线和担负“二线”管理的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也应运而生。
25年来,特检站官兵用热血和青春谱写了特区卫士的璀璨篇章。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等6个检查站,深圳特检站正式成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检站也从特区成立之初的6个小岗亭发展到今日通关百万人次的16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检查站。
1987年6月20日傍晚,惠东、惠阳等地数万名群众,轻信谣言,沿惠深公路纷纷涌向深圳特区管理线外围企图外流香港。在这次震惊中外的反外流事件中,特检站官兵坚守岗位,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积极劝阻,严守边防,表现十分出色。从6月20晚8时至6月25日晚8时止,全站共出动兵力4977人次,出动车辆72辆次,检查进出特区人员1163200人次,车辆170960辆次,劝退外流人员27000人次,按规定收缴边防证5570张。在这次反外流事件中,省、市领导给予特检站较高的评价。
特检站还是保障深圳特区繁荣稳定的天然屏障。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流动人口多,社会治安形势复杂,维护特区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特检站充分发挥“二线”优势,对深圳市在新形势下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起到了特殊作用。截至2008年12月7日,特检站先后查获各类涉嫌抢劫、故意杀人等在逃人员3020名,其中公安部、省、市督捕要犯近200名。由于追逃成绩突出,该站连续5年被公安部评为追逃先进单位。
随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港澳与内地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给特检站带来了新的考验。香港回归后,边防管理的任务由原来的武装防卫型调整为行政管理型。为使边防管理尽快与特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相同步,与香港的边界管理相对应,“二线”边防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几经酝酿,2003年5月28日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推出深圳、珠海边防一线、二线管理改革,取消《机动车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收费和《机动车进入特区优检证》,扩大进入特区有效证件的范围,逐步放宽边防证办理限制,现场设立办证窗口,实行《进入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特别公务车证》等制度。特检站充分利用自身职能范围内的便利条件,面对80%企业通关是贸易过货、贸易团体及旅游团体等事宜,根据实际情况,于2003年国庆节前夕推出快速验放通道,对伤、病、残、孕特殊人员给予优先放行等便民服务12条措施。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勤务的安排由过去单一查验证件扩展到服务领域,在业务上已能从容应对,不但有效地增强了关口通行能力,避免了堵车、塞人,而且促进了特区经济贸易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快速发展。
25年来,特检站先后验放人员43亿多人次,车辆13.3亿台次进入特区,官兵在现场便民服务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达20多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