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孟子是一种遗憾” 在文化面前身份并不重要 虽然经历“五四”与“文革”两次大的历史磨难,孟子依然在人间。
哪个家庭不知“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几人不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名言;“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警句依然震烁古今;“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还是无数知识人的精神支撑;落魄失意者自然要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来给自己打气……孟子的一些精神思想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液中。
但是孟子又是冷清的。今年,著名学者、台湾大学教授傅培荣先生将走上“百家讲坛”讲授孟子,相信到时势必会提升整个社会对亚圣的全新认识。
县官杨治国说:“不学孟子是一种遗憾。”
当他以“小人物”的身份或者说一种“可进可退”的智慧点评孟子时,有过犹豫、顾虑:历朝历代点评圣学的均是大儒、大学问家,自己不过高中毕业、农民出身,七品芝麻官。最后,是“人皆可以为尧舜,圣人与民,类也”的孟子语录,给自己“灌气”、加钢。
他的点评有很多精辟之见:“困惑求真理,无奈出诗文”;“兵家少仁,法家少义,纵横家少信”;“不知和,不可言其尽知孔孟”;“和为天下一,为万物之宗,万事之纲,万世之本也。”
非法开矿、运煤车超载,是困扰和顺县的两大难题。作为主管副县长,在“打非”、“治超”过程中,他受到过邪恶势力的威胁、被一些只顾眼前利益的群众误解,也面对过金钱利益的巨大诱惑,他说:“那些时候,内心里真的是靠"浩然之气"来支撑。”
作为共产党的基层干部,他认为孟子的民本思想,治国理政的观念可以借鉴,那些修身养性的警言妙语依然鲜活。孟子的民本思想对更好地落实党中央“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大年初一,杨治国作为第一个走进“百家讲坛”的县官、潜心研究点评孟子的县官,我们将会看到现场观众所给予的评价以及由此阐发的思考。
易中天教授强调:读经典,一定要回到源头、回到原著上来,后世人的解释难免片面。
而杨治国副县长研究中的一个观点是:儒学有原生儒学与后继儒学之分,两者具有很大的不同,不应把二者混为一谈。
一位观众认为,杨治国副县长的作为,改变过去研究传统文化只限于学者层面的状况。父母官,读经典,落实到执政能力上,落实到对农民的关注上,国家更有希望。
一位在校大学生发言:“农民或者学者,不过是一种社会身份而已。这种身份的差异,在文化面前是不存在的。文化向草根回归,正是向纯真的回归。”
-供图/朱建萍
李俊兰
(责任编辑: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