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额贷款公司开办热正在骤然降温。拿最为典型的温州和杭州来看,目前,温州正式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仅有5家,而杭州更是只有2家开业。
根据《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杭州第一批最多可有18个名额,温州市第一批最多可有16个名额——就在半年前,各地为了本市多争取到一两个名额曾经大费周折,温州和杭州相对较多的名额甚至让“兄弟城市”眼红不已。
以往,在温州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区,屡屡传出本地支柱企业曾经为了开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不惜动用各种资源挤掉对手的消息。而如今,温州却有多家已通过省金融办批复但迟迟未营业的小额贷款公司。
而那些业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叫苦不迭。
激情潮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温州某小额贷款公司的副总毫不隐讳地表示,温州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当初开办的实质目的就是要过渡到村镇银行。
记者在该公司了解到,超过半数的工作人员都有着银行业的丰富从业经验,规范的放贷流程、严格的操作手法,除了不能吸收存款,很难想象这里和附近的正规银行有什么区别。该公司如此大动干戈,开办一家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其目的已经再明显不过了——他们在时刻为将来过渡到村镇银行准备着。
温州市委党校的诸葛隽教授分析,这种民资卡位银行业的冲动来源于对传统实业的不乐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温州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2008年,温州制造业仅仅增长6.2%,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倒数第一,而近几年来,温州的固定资产投资率的增幅一直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反映出温州企业家对本市实业项目的前景并不乐观。
相比之下,国有资本垄断下的金融行业着实让人眼红。“温州银行业的效益是很好的,这是许多实业企业对金融产业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诸葛隽表示,长期以来,由于民间资金充沛,且民间金融发达,对温州的正规金融产业起到了良性的倒逼作用,温州银行业的坏账率,以及存贷款总额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进入利润丰厚的金融产业则成为奥康、正泰等本地大企业的一个积极愿望。
银监会2008年前出台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再度点燃了温州企业进军金融业的激情。该《规定》说,经营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日后有望转为村镇银行。
于是,在2008年中,温州一度掀起了开办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潮。
而如今,戏剧性的变化开始发生。
在2009年的浙江“两会”上,浙江省人大代表、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完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建议》的提案,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温州企业尤其中小企业对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寄予很高的期望。”周德文在报告中指出,但当温州小额贷款公司逐渐浮出水面经几个月的运行后,人们发现和当初期待的目标相差甚远,小额贷款公司不但不可能达到收编“地下钱庄”的效果,而且对缓解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以苍南联信小额贷款公司为例,由于当地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量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联信的注册资金1亿元已经全部放贷完毕。与此同时,原本答应给联信融资5000万元支持的中国人民银行苍南支行,却迟迟没有把这笔资金划拨到位。这让原本放贷金额就少的小额贷款公司很快陷入无业务可做的尴尬境地。
联信公司经理朱良建开玩笑说,公司资金不多,现在把钱贷完之后,就跟歇业差不多了。
现实困境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得的一份温州某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计算资料显示,1亿元的注册资本金,按照全年90%的使用率计算,放款利率18‰,全年的利息收入为1944万元。扣去25%的所得税,5.56%营业税及附加(按收入比例算),合计约30%,为583万元。按照有关规定,坏账准备金要达到年终金额的1%,即90万元(进入成本,扣除所得税,实际为67.5万元),合计650万元。税后利润为1294万元。而股东要求分红1分,为1200万元。如此公司的营业费用、人员工资等便无从开支。这种情况下公司无利可图。倘若增加银行的50%融资,则可以保本微利。
影响小额贷款公司收益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抱怨最大的是税赋不按金融机构利差来征收,而是按普通的工商企业来缴纳。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税项包括2.5%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按照这个计算,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息收入有超过3%需要交税。这样的税率,对于仅靠贷款利息收入盈利的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非常重的。
银监会2008年出台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一条规定,成为浙江众多企业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热情骤减的直接原因。
《规定》中指出,“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成为最大的股东”,这让许多村镇银行的申办者们失望不已,当然,其中包含大量企图由小额贷款公司升级为村镇银行的公司。
曾经积极要求申办小额贷款公司的温州民间金融资深人士方培林向记者分析道:“如果大型的银行认为村镇银行这块市场有利润,他们何必还要和你合资呢?他们直接过来开分行不是更直接吗?”
一旦村镇银行开业,必然和现有的银行体系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那些大银行态度暧昧便是再自然不过的了。”方培林表示。
温州金融系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如果现有的小额贷款公司全部转为村镇银行,按现有的管理水平,很难保证不出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再次出台了以稳为主的方案,“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成为最大的股东”便是防止村镇银行出现问题的措施之一。
然而,在现实层面上,这却大大挫伤了民间资本开办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原本希冀借助小额贷款通道开办村镇银行的民营企业开始放慢自己的脚步。
“一旦转为村镇银行,民企的持股比例将大幅度下降,而银行金融机构则成为最大的股东将占主导地位,这不免令人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感觉。”周德文表示。
周德文更进一步指出,小额贷款公司应该保持其民营性质,转制村镇银行实在不可取。“国有和民营两种机制混在一起,根本不是优势互补,而是劣势互补,因为有过前车之鉴,一旦国家介入,民营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了。”周德文表示,产权一定要清晰,“要么是现在的小额贷款公司,要么是发展成为民营银行。”
“目前经营小额贷款公司的利润,甚至还比不上传统的制造业。”方培林表示,如果不能过渡到村镇银行,还有谁愿意干呢? 记者 曾航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