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节俭办两会由共识成为现实,让我们倍感欣慰。事实上,前阶段地方两会刮起的节俭之风,已为节俭两会的召开做好了预热。比如,陕西省政协1月召开的十届二次会议,打出的便是节俭牌。据悉,该次会议节省200万元。
尽管这200万元和每年9000亿的“三公”开支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审视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节俭两会的意义,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看到形式背后承载的价值和意义。
节俭两会对两会代表委员思维和观念的引导作用,不容低估。它传达出的,是共度时艰的信心和决心。至于有人担心节俭两会将影响代表委员们履行审议报告、参与讨论、提出质疑、反映问题等方面职能的效率和质量,恐也是多虑。相关方面应该已经在程序设计上有所考虑,并采取了相关措施。
厉行节约通知的下发,之所以选择在节俭两会开幕之前,其实是大有深意的。可以说,节俭两会为践行厉行节约开了好头。如果从中央到地方的两会,以及人大等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均能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制度,严格审议各种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以及财政收支数字,并用信息公开等方式及时公开,引入公众监督,财政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等状况,必能得到很大改观。同时,厉行节约也必能得到很好的践行,“三公”庞大开支、滥造形象工程等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如此一来,节俭两会的示范价值,也就会从形式延伸到实质,从单层扩大到多维。
打造节约型政府,需要厉行节约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节俭两会开了一个好头。
摘编自《重庆时报》3月2日文/李记
(责任编辑:王雪)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