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杉
日前,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他们联名投诉的对象是2007年底当选工程院院士的刘兴土。据了解,6位教授多是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而且多是刘兴土的老同事(3月2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获得者必须是在科技领域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且学风正派、为人磊落者。可以说,院士是众目睽睽,学术焦点中的焦点。倘若刘兴土院士真的有“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那么无疑会让中国学术界再一次斯文扫地,甚至有可能影响公众对整个学术界的信任。
当然,真相到底如何,还只能听下回分解。不过,6位教授的这一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当前中国学术界,可以说“老好人”太多。为了维护相互之间的既得利益,不少学术中人充分发扬了“中庸”精神,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对于一些黑暗现象要么是视若不见,要么是相互捧场,凡此种种莫不是孔子所说的“乡愿”。按照孔子的说法,乡愿,德之贼也。虽然,我们不能说“乡愿”是造成当前学术沦陷的根源,但“乡愿”的大量存在,却在事实上降低了学术造假的风险,加剧了学术的沦陷。
这是因为,学术领域向来比较独立于世俗之外。在外人看来,这个领域太过于专业、太过于神圣,尤其是院士,他们身上的光环很多时候让人缺乏怀疑的勇气。城外人要么不敢怀疑,要么不会怀疑,因而,外部监督对于学术领域来说基本上是空话。而在当前,学术的沦陷却是事实存在的,一些学术研究人员沦为功利的工具也是铁定事实。这一学术情境下,惟有学术中人自我揭发投诉,才有可能还原事实之真相,让学术领域重新清流环绕。正是从此意义上,我们应该肯定这6位教授的联名投诉。无论真相如何,这种勇于投诉、拒做“乡愿”的精神,值得学术中人借鉴学习。
很多时候,很多人,觉得本领域形象和个人形象并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当这个领域的形象被玷污时,个人也鲜能独善其身。这一点,药监系统应该有深刻体会。在2007年5月31日下午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政法司副司长颜江瑛女士表示,不能因为郑筱萸一个人而否定全国药监系统,也不能把郑筱萸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引申为这个系统的错误(2007年6月1日《南方日报》)。一个人的错误导致一个系统被否定,这提醒我们,一个领域的形象常常与一个人的形象密切相关。如果学术中人都任人抄袭、看人剽窃,那么最终必然会毁掉学术声望,从而会毁掉自己的社会形象。
故而说,我们必须肯定6位教授的联名投诉。他们传递出来的学术自律及他律,必将促进学术中人自省,从而让学术领域清水环流。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