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09年前两月中企海外并购资金达218亿 居全球第2

  <标题>=“大胆想像,谨慎操作”

  2009年前两个月,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资金总额达到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0%,在总量上仅次于德国,位居全球第二。

  这还不是全部。中铝收购力拓的尘埃尚未落定,近日又有消息传来,吉利正在竞购沃尔沃。

而在采购团归来之后,商务部还将组织投资团赴欧洲考察。可以预见,在全球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的中国企业,还将有越来越多的收购机会。

  路伟律师事务所合伙人Thomas Man提前感受到这一趋势:“我能感觉到,企业从商业角度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并且成规模气候的,是从去年开始的。”路伟是从事并购业务的世界顶级律所之一。Thomas Man带领的路伟并购团队,作为法律顾问,分别协助中国华能集团、宝钢完成了对大土能源(新加坡三大发电公司之首)、加拿大考特公司的并购。

  然而,通往海外之路却并非坦途。中铝与力拓的交易在澳大利亚遭遇杂音时,中海油败走优尼科的一幕重上国人心头。但Thomas Man认为,中国企业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

  “何时是适合抄底的最低谷,市场上各有各的说法,但你要考虑一个时间成本问题。十年后,中国企业肯定会更成熟,但是世界也在发展,将来未必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Thomas Man结合实际操作经验,建议政府“在宏观上要强调风险,但不应管得过细,影响企业的商业判断”;企业 “在宏观上应大胆想象,但在实际运作中应极其谨慎,充分掌握各种并购技巧,防范各种潜在风险”。

  国企为主 民企为辅

  《21世纪》:从并购规模上来看,国企和民企大致是什么比例?

  Thomas Man:根据我们了解,一些大的民企也在考虑一些很好的项目,比如一些涉及制造业、汽车业的并购。初期的接触我想已经在做了,但是市场上的报道不多,企业有它的保密需要。

  我们暂时没有关于并购规模统计数字。但就并购案件数量而言,民企不到国企的五分之一。

  《21世纪》:为什么现在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上游领域与国有企业?

  Thomas Man:国企,特别大型央企,有政策支持上的优势,所处行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些垄断行业,因此它们在国内的实力是其它企业无法相比的。政府对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的支持,也有未来战略储备的考虑。

  民营企业规模不能与央企相提并论,大型的成熟民企数量上也非常少。但应该说,这些民企的商业决策能力,以及对商业机会的判断,很多时候更为敏锐,他们进行海外收购的成功机会有时比央企更大。

  《21世纪》:民企如何能得到政策支持?

  Thomas Man: 民企可以从地方政府上获得一些支持。因为有些项目是能给地方在就业、基金、技术发展等方面带来经济帮助的。

  化解能源投资风险

  《21世纪》:目前中国的海外并购,如中铝收购力拓,遭到了目标国民间的反对情绪,甚至在澳大利亚有民众游行抗议。这会不会影响目标国政府的并购审批,给我们的海外并购加大难度?

  Thomas Man:这样的民间情绪其实在每个国家都会存在。如果我们的矿产资源被外国企业收购,并且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系的,我们自己也会警觉。

  我们可以用一些公关手段来解决(民间情绪)这种问题。

  《21世纪》:许多并购与能源相关,但能源投资多属敏感地带,容易成为政客手中的政治筹码,甚至被没收产权。如何才能保护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利益?

  Thomas Man:海外能源并购由于涉及到目标国的公共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外国政府可能会对相关的能源项目进行干涉,如开征资源税或进行国有化。在这种背景下,基于公共利益的特殊性,目标国的法院或许不能公正地行使法院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提供一个公正的争议解决平台。所以中国企业需要考虑其它的风险管理方式。例如考虑与相关国政府协商引用《关于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华盛顿公约)下的国际争议解决机制。

  《21世纪》:中国的海外投资,尤其是能源类投资多在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新兴市场既有高回报的优势,也有潜规则的隐忧。有无较为妥帖的法律安排来化解风险?

  Thomas Man:可能没有绝对的解决办法。一般说来,除了充分了解投资地,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文化、法律外,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采用购买商业保险、多渠道融资分散风险、第三国民商事仲裁、多边投资担保机构的投资保险等方式化解有关风险。

  金融业并购的风险与机遇

  《21世纪》:对于金融行业的并购,中国政府为什么相对谨慎很多?

  Thomas Man:金融业这些年刚刚调整过来,表面上看发展得比较稳定,但相对于制造业与资源业,金融业在基础上还相对不成熟。就金融行业的并购而言,有很多个案没有被批准,这是因为之前有不少惨痛教训,好比平安收购富通的失败。这会让政府对于这个行业的并购比较谨慎,怕会再出现更多的失败案例。

  《21世纪》:这会不会让很多金融企业错过了这次好的并购机会?

  Thomas Man:确实是有些可惜。其实还是可以去尝试利用一些稳妥的方式进行合适的并购,比如我们的银行可以与另外有经验的银行一起去做些投资,在过程中进行一些风险或者利益的分配。

  目前有些西方金融企业的部分资产质量是很好的,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是值得出手的。

  《21世纪》:金融行业的海外投资,尤其牵涉到主权财富基金或其他国有部门的投资时,外交部门是否可以介入?应注意哪些可为不可为?

  Thomas Man:纯粹的外交部门人员一般不应介入,但驻外使、领馆内的商务领事等应与发改委和商务部合作,对中国企业提供所在国的信息,有条件时建立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商会。

  国家政策取与舍

  《21世纪》: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有没有特殊之处?

  Thomas Man:中国企业面对着国内审批程序。在并购试探阶段,我们的企业要告诉对方,双方的谈判还要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审批过程。这些东西对于对方来说是不确定的因素。这时候如果有另外一个竞买方,那就对我们相当不利。我们没办法完全把握谈判的过程,没办法给对方一个时间表,也就增加了谈判的难度。

  《21世纪》: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伦敦时提出了中欧合作在第三国投资的概念,这样的操作能否规避许多法律问题?中国企业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有无能力充当主导地位?

  Thomas Man: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合作,借助欧洲企业的经验来管理在第三国投资的法律风险。但中国企业同时需关注与欧洲伙伴之间可能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

  在商业领域,中国公司凭借其经济实力和中国市场,应在合作中起主导作用;但在管理、技术、合规体制、国际经验等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应更注重学习。

  《21世纪》:对于海外收购,中国政府是否可以提出统一的政策支持?如果政府出台这种政策,会不会被视为保护主义措施而引起反感?

  Thomas Man: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政府介入商业的行为十分敏感。政府给予本国企业优惠政策和贷款进行海外并购,可能被外国政府和公众认为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性。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长远发展。因此,要对WTO等世界经济组织下承担的义务及其条款框架有深入的了解,确保一些支持行为不违背有关原则和规定。本报记者 花馨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张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路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