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说8%就是8%,斩钉截铁,现在既然说了8%左右,就是留有余地。”3月5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在解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天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分析认为,下一步还会有新的刺激政策陆续出台。
对于经济增长8%的目标,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尽管压力加大,但是“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经济目标,张晓晶和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民生投入大幅增加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出现社会预期的新刺激经济计划,是不是政府认为经济形势已经开始好转?
张晓晶:现在还很难说。政府的一些政策在某些方面可能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就这一两个月来看,说经济转好还为时过早。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还是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很难不受外部影响。有些数据还会出现一些波动,不太能说明整个的大趋势。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我国今年社保投入接近3000亿,规模很大。另外,医疗卫生的投入,即便仅仅中央财政部分的3318亿投入来看,也远远超过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原来在4万亿中只占到1%,即400亿的额度。如果再加上教育、就业方面,政府大幅度增加了民生方面的投入。我认为这是政府报告中非常重要的、对宏观经济有比较大的影响的一块内容。
蔡志洲: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不太好,目前已经有所恢复。中国经济要恢复到正常的发展水平,今年应该是有保证的。总之,中国经济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未来会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好。
2008年11、12月中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滑较快,这是个短期的作用。从长期看,中国要进入一个稳定持续的轨道,经济增长率是需要下调的,即使没有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也要下调到9%左右。
2007年经济增长从长期看还是偏高,当时出口、投资等都偏向过热,这个情况暂时不会再出现了。
《21世纪》:进入2009年信贷增长迅猛,本次公布2009年新增信贷目标是5万亿,会不会再度导致经济过热?
张晓晶:可能性比较小。除非是“虚火”上升。因为现在经济还没有整体好转,加大信贷投资力度实际上还是希望能够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要注意报告中这么一句话,“要更加积极地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之前我们总讲如何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而对于货币政策这方面可能做得不够,现在强调,是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
蔡志洲:通货紧缩后信贷扩张造成的贷款是相对安全的。原因是经济繁荣时期,银行贷款、流动性扩张成本大,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通货紧缩,这个紧缩是2007年、2008年物价涨得太高后回调导致的。现在这个时期,对于贷款本身而言是安全的,造成通胀的可能性较小。
4%物价目标留有余地
《21世纪》:今年CPI年目标定为4%,怎么评价?
张晓晶:无论是GDP还是CPI目标,它是一个导向性的指标。某种程度上,在我们经济发展较快的情况下,给出4%或4.8%,我们是要往下压,给大家一个信心,能控制住通货膨胀。而现在给出4%,是留有余地的。一方面,万一货币发放得太快,其他方面出现了一些形势的扭转,这就留下了伏笔。更重要的,是要给大家一个信心,希望大家不要认为通缩在今年会马上来临。
蔡志洲:前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定GDP目标在8%左右,我们是防止超过8%。今年政府工作报告GDP目标也说是8%,是要防止实际低于8%。CPI也一样,过去是不要让通胀太高,现在是要防止价格水平太低,因为太低也会影响经济增长。
“保八”能实现
《21世纪》:今年全年经济增长“保八”能实现吗?
张晓晶:之前我们说8%就是8%,斩钉截铁,现在既然说了8%左右,就是留有余地,说明我们觉得还有一定难度。如果情况有恶化,我们到不了8%,比如到了7.5%,也可以接受。这预示着我们预备面对新的困难,要有政策储备。
蔡志洲:今年8%的增速是可以保证的。目前地方定的2009年增长目标,一般都在9%以上。过去以来地方GDP汇总增速比国家GDP速度要高1个点左右。所以如果今年地方完成9%的目标,那么全国完成8%的目标是可能的。比如吉林省2009年的目标是增长12%,过去3年的目标是15%,2009年定12%的增长目标,已经比前3年的增幅有所降低,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经济增长在不同的时期动力是不同的。上个世纪80年代主要是经济特区带动,上世纪90年代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带动明显。2003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中西部内陆省份,比如内蒙古近年来增速是19%-20%。虽然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速度没有那么快了,但是其他地区上来了,所以保8%的经济增速没有问题。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刘慧杰 21世纪经济报道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