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信心,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
本报记者 李小千 孙东辉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是个爱笑的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姜省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的微笑。
泰山压顶不弯腰
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姜大明说,山东人民经历了一系列大事、难事,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山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化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山东省全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增效益、促民生、保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
姜大明连用六个“越是、越要”来阐述山东人民在危机中的体会: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不放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做到见事早、得机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创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尽力办好人民群众急切盼望的大事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紧紧依靠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用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统一思想,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在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姜大明对未来更是充满信心:“挑战面前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信心,有信心才有思路,有信心才有力量,有信心才有作为。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山东人民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全面完成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促工业由大变强
山东是我国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继国家推出钢铁、汽车等10个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之后,山东省围绕落实国家规划,初步编制了9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40个特色产业调整振兴意见及13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指导意见。
姜大明介绍,今后3年,山东省将以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9大行业为重点,30个子行业为基础,制定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推进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3年内,山东省将重点建设15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2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0%以上。
姜大明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挑战,山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初步遏制了去年第4季度以来工业增幅快速下滑的趋势。最近一个时期,山东工业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部分行业和一些企业开始显示回暖。通过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山东省工业经济将会较快走出下行通道,开始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增长。
工业调整振兴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姜大明强调,要抓好行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制定实施,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产业提升方向和发展目标,尤其是对安置劳动力比较多、已初具规模的行业,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立节约型产业体系,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姜大明表示,山东工业拥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具备抗击各种风险冲击的较强实力。同时,由于山东省工业以重化工业为主体,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高,在国家通过大幅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来拉动内需、启动市场的政策环境下,山东将受益早、见效快。把促进工业调整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形成推动工业调整振兴的强大合力,努力推动山东省工业尽快走出低谷,实现由大变强,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姜大明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要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二要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四要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五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六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七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八要继续加强社会民生建设,九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对于未来,姜大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发展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相叠加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交织,会使我们遇到的挑战比预想的还要严重。山东人民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对于山东今年提出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姜大明说,这是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完成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与过去几年不同山东所处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山东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