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称,中国今年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中新社发杜洋 摄
中新社北京三月八日电 题:预算报告交“明白账” 中国政府花钱有望更透明
中新社记者 俞岚
国家上一年的日子怎么过,这一年的“银子”怎么花,关系普罗大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每年的财政预算报告都会受到广泛关注。二00九年,中国财政赤字将创新中国六十年来之最,民众对“国家账本”的关注更甚往昔。
财政部新闻发言人胡静林表示,为了更加易读、易懂,今年的预算报告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不少新变化。
细细翻看,今年的报告不仅文风更为朴实直白,而且对“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效果怎么样”有更加全面和细致的汇报,不少支出项目都是首次被列入其中。
按科目分类报账是今次报告最为突出的特点。无论是去年预算的执行,还是今年预算的安排,报告都按科目分类报了大帐,对主要收支事项和金额均有明确交代,令民众对政府的花销一目了然。
“数里行间”透露政策导向是报告的另一特色。譬如,反映二00九年政策意图时,报告称,“分别按月人均十五元、十元的标准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安排补助资金五百四十点八亿元”。这当中,既有支出安排数字,又有具体政策目标,凸显了“财”与“政”的结合。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预算报告并非只有枯燥的账目数据,其“人文色彩”更为浓郁,对社会重点关切做出了积极回应。
在继续报告“三农”支出的同时,预算报告对教育、卫生等民生支出首次作了单独反映。针对民众对土地出让问题的关注,地方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也第一次在报告中“亮相”。
中国今年创纪录的财政预算赤字,引起各界关注的同时,亦引发部分民众对财政风险是否可控的担忧。报告用了近二十页的篇幅,对当前的经济财政形势、积极财政政策、今年主要的收支项目安排等予以阐述,对九千五百亿元的“来龙去脉”进行“解疑释惑”。报告特别指出,目前中国的财政赤字水平是“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是安全的”,以消除民众疑虑,提振市场信心。
通过这份六十三页的预算报告,中国官方为民众交上了一份“明白账”。而随着“国家账本”的日益明细化,中国政府花钱有望更透明。
(责任编辑:杨笑)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