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已经有企业因为产品订单减少,把给我们下的"学生订单"撤回。”
“往年这个时候来学校要人的至少有200家企业,今年减少到150家左右。”
“这几年我们的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可今年还有两三百个学生没有落实实习岗位。”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像不断蔓延的潮水,慢慢地影响到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归避风险,突破困境,成为参加“2009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的职业院校管理者、研究者和办学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逆势而上 “2008年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逆势而上”,当以这句话为题的PPT图表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参加论坛的所有人似乎都抬起了头。
这张图表是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姜大源展示给大家的,来源于《全球新闻财经生活资讯》2009年1月的周末画报。表格中非常清晰地列出了3家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2008年第四季度利润增长率,其中两家达到25%和21%,另一家增长率达到13%,而这3家机构的股票回报率都只有11%。
这样的数据肯定是鼓舞人心,几位参会的高职院校校长拿起了相机,对着这张图表按下了快门。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教授认为,现在大学生面对的失业问题,还是属于结构性失业,就是有些人找不到工作,有些岗位找不到人。
“很可能农民工的失业是总量性失业,因为就业岗位不足了,但是就大学生来讲,他们可以就业的岗位是很多的,不管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问一下他们的老总,都会跟你说一句话:人才难得,找不到合适的人。”陈宇观点明确:“面对结构性失业,我觉得值得搞教育的领导者、教育研究专家们深思。”
通过详细分析,他的结论是,结构性失业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源战略的失败,结构性失业的解决办法也只能够通过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通过教育的改革,培训的改革,除此没有别的办法,否则还将持续一部分人找不着工作,一部分工作找不着人的尴尬局面。
陈宇说,很高兴看到现在许多职业院校在办学上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非常同意有人说的:"经济的冬天,职业教育的春天。"”
校企紧密合作让职校实现“风暴前的搬移” “我们学校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面对这种经济危机所带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可以说我们这类东部学校是这次金融危机最敏感的"传感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博士毫不避讳目前遇到的困境。学校曾专门为制造类的外资企业培养技术员工,就业率一直非常高。但目前学校2009级毕业生中还有20%没有去顶岗实习,往年这个数字几乎是零。
但是单强乐观地认为这既是困境也是机遇:“我想如果我还有信心的话,在座的各位就没有理由没有信心。在这个时候正是显示我们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融合的最佳时机。”
单强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与其他院校共同分享,让大家更紧密地共同应对难关。
他举例说,原来学校的毕业生中有80%会到外企工作,而目前已经降到60%,其余的学生去了国企或其他中小企业,这使学校在外资企业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免于受到更大影响。这种类似于“风暴前的搬移”并不是学校的先知先觉,而正是得益于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2007年,与学校关系密切的企业就给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根据国际国内及区域形势,建议部分改变学生的培养和就业发展方向。学校采纳了企业的意见,并于2008年下半年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
今年春节期间,单强带领学校的老师走访调研了苏州的一些企业,从而确立了新的专业方向:改变过去单纯的机电一体化,增加了生物机电、医疗机械等新专业,为生物医疗专业提供毕业生;苏州古建筑丰富,学校准备新增古建筑保护专业;苏州珍珠、家具全球知名,就在艺术大类中开设珍宝设计、家具设计专业。
不仅是单强,许多职业院校办学者也从这种紧密的校企合作中尝到甜头。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教授认为,金融危机势必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使学校更明确地了解到企业最想要什么样的人,从而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增加毕业生对企业用人的吸引力。他说,学校的许多毕业生是面向机械行业就业,学校去这些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后,及时调整了课程,从而满足了企业不断变化的岗位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梅珍则提出,在目前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自我反思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质量,看看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不是企业所需要的,是否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
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有充分的优势 春节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管平教授亲自当了一回宣传员,借学校所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劳动局组织的企业联谊会之机,把学校面向企业员工培训的宣传材料发到了参会的企业家手中。
“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发出去100多份,只有几家企业有了回音。”虽然响应的企业暂时不多,但管平教授还是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应该继续做下去。因为2009年1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我国将在2009年到2010年期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重点面向转岗转业的企业职工、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需要培训的人群。
“职业院校有好的职业教育师资,我们有实训基地,有培训设备,具备别的培训机构无法相比的优势。在目前形势下,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是在壮大自己。”除了在争取这类培训之外,管平教授介绍说,学校还积极与有关部门接触,争取参与省里将要开展的大学生就业培训计划。
3月8日,在“2009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培训处(正处级调研员)田丰在题为《技能人才培训》的主旨发言中,专门讲解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内容。这进一步验证了管平教授的判断。
“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总思路是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期限、增加培训投入、提升培训能力等,每一点都与职业院校相关,专项经费也会投向职业院校,用于改造设备,提高师资水平和优化培训条件。
地处南京的金陵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2007年开始,学校就接收40岁~50岁的转岗或失业工人进行职业再培训,由专业老师教授汽车修理技术。该校汽车技术专业办朱银武主任介绍,今年国家要求中职院校招生人数要超过860万。为此,该校计划招收一些农民工、下岗职工、或是转业军人进行短期培训,缓解学校生源紧张的状况,同时,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朱银武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但是对人才的要求却更高。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拓展资源开展岗前培训,用门类丰富的技能培训为返校学技能的社会人员提供服务,一方面让他们进行职业缓冲,另一方面也增加他们再就业的信心。
照片:3月8日,论坛上的精彩发言引来了热烈的掌声。本报记者郑萍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