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三月十日电 题:四川灾区企业学会在危机下生存
记者 肖青
“学会在危机下生存”,成为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四川灾区企业代表、委员议论最多的话题。二00八年,四川地震灾区的企业遭受“五·一二”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双重影响,可谓“雪上加霜”。
四川宏达集团在震灾中直接损失七点六八亿元人民币,成为四川震区受灾最重的企业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四川宏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沧龙十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跟别的地方的企业只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相比,四川灾区的企业更有机会:抗震救灾精神是在危机来临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化危为机”成为共识。
至今仍寄宿在亲戚家的全国人大代表、剑南春集团董事长乔天明说,震后一百天,公司曲酒、酿酒生产全部恢复、新包装中心投产,而在春节期间,许多员工放弃休息,提前到岗。他说“这是以前从未见过的。”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影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九洲电器集团董事长张正贵提出:“不裁员、不减薪”。他认为,危机时期也许正是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的好机会,公司已经派出专门小组收集相关信息,并抛出了“千人招聘”大单,吸纳各方面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今年,新希望集团计划在川投资超过三十亿元,进一步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回报家乡。
而在宏达,今年企业的投入将超过七十五亿元。九洲则制定了百分之三十的年增长目标,并把触角伸到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力争把国际市场的份额扩大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从“不裁员不减薪”到加大投资、加快扩张,灾区企业的信心满满。创造更多的就业和财富,正是当下灾区企业的生存之道。
(责任编辑:杨笑)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