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张玉珂)“一个国家的发展,最终决定于它的文化竞争力。我们中华的历史那么悠久,实际上文化的根是最重要的。”谈到传统文化进课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如是说。
从2008年秋开始,山东省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列入课表,从小学到初中,每周拿出一定课时用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诵读,教科书由省级财政免费提供。
“那时候,我们的教材建设有些滞后,今年我们将使用经过审查的省编传统文化教材。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搞得更好。”张志勇表示,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课堂教育把中华文化的根源和精髓传递给孩子们,这对他们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张志勇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正以宽广的胸怀接纳、融合、吸收世界上一些优秀的文化,但吸收的根本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没有这个继承就没有我们中华文化。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可以吸收外来文化,再把它创新为新的中华文明,这时它已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谈到“国学热”引起的争议,张志勇说,“经典的东西永远不过时,在传统的文化典籍里面或者流传下来的东西里面,当然有一个优秀文化的继承问题。谈国学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我们用哪些东西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要去掉封建糟粕的东西,保留和传承它有生命力的东西。”
(责任编辑:杨建)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