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北新区牢牢把握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和宜居沈北的发展定位,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先试,在经济区体制、行政监督服务体制、城市化体制、市场要素改革及用人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6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沈北新区。短短两年多时间,沈北新区就在以往基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沈北速度”,使空间功能实现了由“北农”向“北新”(新体制、新产业、新环境、新城市)的重大转变,一跃成为东北生态环境最佳、体制机制最新、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经济指标成倍增长,综合实力实现由后进地区向先进行列跨越。
目前,新区以引进大项目为重点,不断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新型产业聚集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独占鳌头。累计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4家、中国名牌企业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15家,总投资287亿元,实现产值784亿元,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光电信息产业初具规模。已迅速聚集各类光电企业21家,总投资267亿元。其中手机生产能力将达3500万部,已经成为辽宁省通信产业基地。
两年多来,我们沈北新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骄人业绩,是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举措。
一是科学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我们站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东北亚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东北第一生态新城”的功能定位,确立了“主动融入大经济圈、重点区域优先发展、超前打造一流环境”的工作思路,重点实施“创新、开放、生态、先导区”四大战略,全力打造创新沈北、生态沈北、文化沈北、宜居沈北、和谐沈北,决心用10年左右时间,使新区城市人口达到100万,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区县百强行列。
二是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我们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将全区1098平方公里土地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科学规划了城市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先导区空间,重点规划建设“一城”、“一区”。“一城”即南部蒲河新城,规划面积270平方公里,为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重点是建设城市,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沿沈北开发大道规划产业空间,建设产业聚集区;沿蒲河生态走廊规划城市空间,建设生态新城区;沿路网和水系等规划生态空间,建设绿色沈北。在蒲河新城产业定位上,重点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规划20平方公里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建成产值1000亿元、全国最大最好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光电信息产业集群,规划20平方公里的沈阳光电信息产业园,建成产值1000亿元、东北最大的通信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创意产业集群,规划10平方公里的创意产业园,建成产值500亿元、东北最大的创意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集群,规划10平方公里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园,建成产值500亿元、东北最大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在蒲河新城开发建设上,高标准规划建设先导区。道义大学城具有区位、交通、科教、人气、生态、产业等突出优势,具备率先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巨大发展潜力。沈北新区把100平方公里的道义地区作为先导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优先开发建设,全力以赴促进率先发展,明确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聚集人口50万,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把道义地区建设成为东北中心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一区”即北部现代农业经济区,规划面积828平方公里,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成为沈北新区的生态空间和沈阳市的绿色食品基地。在“一区”中规划建设“四镇、一带、四基地”。“四镇”就是在北部重点建设新城子现代副城、清水中心镇、兴隆中心镇、财落中心镇;“一带”就是加快形成由怪坡风景区、石佛寺库区、七星山风景区组成的沈北生态旅游带;“四基地”就是形成东部5万亩绿色林果产业基地、中部万亩花卉产业基地、西部15万亩绿色水稻产业基地和以泰国正大集团为龙头的现代化养殖业基地。
三是系统编制各项规划。沈北新区紧紧围绕“东北第一生态新城市”的发展定位,聘请德国环柏林、加拿大3C、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20余家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系统编制了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民生规划、道义地区城市设计等34项规划,实现了规划全区域覆盖。成立了规委会和由专家组成的城市规划咨询委员会,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规划,形成“一张图”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新区的开发建设水平。(姜志雄)
(责任编辑:杨笑)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