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查
本报记者 韩乐悟
2009年“3·15”来临之际,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委托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开展了对北京市连锁超市及批发市场内销售的仿瓷(密胺)餐具进行调查活动。
据该协会提供的信息,全国仿瓷餐具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但至2009年2月26日,获得QS生产许可的企业只有28家,备案出口的生产企业有100家左右,相当于90%以上的企业在违法生产,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光鲜餐具热裂了 2月26日一大早,在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办公室,面对一些经过蒸煮试验的仿瓷餐具样品,记者脑中开始被输入一些鉴别优、劣仿瓷餐具的常识:
脲醛树脂只耐温80度左右,用它生产的餐具一煮就变形、开裂或变色、起泡,且有刺鼻的味道。用纯料生产的好餐具,按国家规定试验蒸煮30分钟冷却一小时,反复4次都没有变化。
脲醛树脂由甲醛和尿素合成。甲醛在我国是排名第二的致癌物质。“尿素一煮氨就出来了,甲醛一煮也出来了,味道都特别难闻。”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著名环保化学专家董金狮说。
此时大家围着的会议桌上,有多个经过蒸煮试验或“露真相”或“我本洁来还洁去”的各色仿瓷餐具,其中两个儿童碗上各有一个从沿到底的大裂口,但从其外沿下小山羊和小兔子的图案上,不难揣摩出它们在商场货架上鲜艳漂亮、惹人喜爱的样子。
仿瓷餐具又称密胺餐具。因其结实耐用,不仅成为近年许多父母为孩子准备餐具的首选,在幼儿园、学校及快餐店的餐桌上,也总能见到它们。按照标准,仿瓷餐具是用密胺树脂生产的,禁止使用脲醛树脂生产餐具。但从前期的调查看,为降低成本,在仿瓷餐具中使用脲醛树脂似已成“行业潜规则”。
好学生不怕考试 上午10点多,北京易初莲花超市金源店。调查组买下惠州五和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5个仿瓷碗样品。
原以为调查组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购买商品是件很轻松的事,到了现场才知道,如果卖方不配合,有时还真的买不成。单说15个样品,因为“只有对同一类型产品检测才有意义”,有时即使再到库房找,也难免凑不齐。
即使样品充足,也并非将其从货架拿下到收银台结账了事。当调查人员定下所要买的样品后,生产企业代表要现场对其产品确认,经销商代表也要在购样单上签字确认。“也怕有假”是产销双方共同的戒备。
记者见到购样“三联单”上还包括该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许多信息内容,如企业资质、QS(质量安全)证号、产品有无质检报告等等。对这些,经销商都要一一肯、否并签字确认。
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生产商,面对调查都应了那句话:“好学生不怕考试。”
易初莲花金源店质量部门负责人方巍在购样单上签字确认后告诉记者,由于国家已有工业产品QS制度,超市进货时除了看企业的资质,还注重看产品信息,包括QS标志、产品检测报告等等。货进来后,超市还要对商品再抽查。工商管理部门每年也要到市场上抽查。“其实不仅是仿瓷餐具,对进超市的所有产品,我们对企业资质的把关都很严。”方巍说。
“抽你们的产品,心里打不打鼓?”面对记者玩笑般的问话,为配合本调查特意从惠州赶来的“五和”企业代表李永恒笑着回答:“我们是久经沙场了,不知道被检过多少次啦!”
看上去咋都一样 记者了解到,虽然北京大超市中的仿瓷餐具看上去不少,但因造型、花色不同,一家企业有时会有上百种产品。仔细察看,这些大超市卖的仿瓷餐具也就出自四五家企业,这些企业都有生产许可证。但上次仿瓷餐具“风波”让人们明白,有证企业的产品不等于绝对没有问题。
在两家超市,上次被检出问题的一家获证企业的仿瓷餐具仍在销售。记者被告知,“风波”过后,该企业将其产品进一步细分出一类为“置物盘”,意为只可放水果、带皮花生等不直接入口的东西。装食物的有QS标志,“置物盘”则没有。但专家认为“置物”的概念抽象、模棱两可:“食物不也是物?国家标准只按食品和非食品类区别。”
这家企业的产品有国家权威检测合格报告。而问题暴露于对标准以外项目的检测。知情人透露,仿瓷餐具新标准还没出来,脲醛树脂是否被列入新标准目前还有争议。而此时的各相关方,除了等待,能做的还有沟通和呼吁。
说到政府部门,一些企业代表相当谨慎,但“检测标准项目不够完善、不法者钻了标准的空子”是他们终归要提及的。
董金狮认为国家应设一个专门检验机构,针对质疑问题进行检验。“不只是检测标准规定的项目,而是专门对产品成分进行分析。”
李永恒向记者表示,一些企业不仅违法使用低价原料,工艺上也粗制滥造。虽然其产品在批发市场和小超市卖,与“五和”这样的产品“主攻大超市”之路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他们这样做会影响整个密胺产业。消费者会误认为整个密胺产品都不行。”
全国第一家领到生产许可证的北京华泰仿瓷制品有限公司代表赵立群,一路上反复对记者提及A1、A3和A5料的区别:
“用A1、A3料是"行业浅规则",这样的餐具盛热菜3个月就裂。”
“他们用的料,一吨要比我们用的(A5料)便宜一万元。”
“消费者不知道,看上去都一样。目测差不多,当然就买便宜的。”
老板会气得跳啊 下午先跑批发市场。新发地、岳各庄、锦绣大地……
记者见到,此前在超市购买的“五和”仿瓷碗每只售价5.9元,而看上去差不多的产品,在农贸市场只卖两元多。同样的橘红色小碗,一家一般企业的产品卖2.5元,而华泰的卖3.6元。价格差异的背后往往是材质的不同。
记者被告知,一般来说,颜色越深越易有问题,形状深的加工难,也易出问题。如果它们看上去特别亮,也要小心:“那是上了一层强光粉,来遮盖本身的材质不好。这就像一个人在脸上擦了过多的脂粉,白(亮)得不自然。”赵立群说。
其实生产者经销商都一样。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产品没问题,调查者容易得到配合。反之,不仅采访、记录、拍照等都做不成,去的人也不能扎堆儿。问话还要小心。遇到这种情况,不仅购样得不到确认,连样品的发票也不一定能拿到。如果你真被对方看穿,或许根本就买不出样品。
在岳各庄批发市场,就碰到这样一个卖家。
这家看店的小伙子先是称老板不在,不卖货。好不容易将女老板找来,几经周折买下样品后,女老板说什么也不肯留下在她那里购物的凭证。
“在你这买的,不开收据你开个单子”买样者说。
“没单子,哪那么多事儿?”女老板斩钉截铁地说。
……
“签不签呐?”片刻后,买者又问。
“要签你自己签!要么你就不买。”女老板说
如果说,样品未经检测不可下结论说此店商品有问题,但接下来的一幕让人对店主的态度多了份“理解”:一直低头看餐具的东莞市合顺美耐皿制品有限公司的销售代表拿着一个橘红色仿瓷碗过来对记者激动地说:“这产品绝对不是我家的。看这上面还有毛边儿,一摸都划手。”“这太次了。我们可是做品牌的。”
记者接过那只碗,看见其底部有字母HS和一朵菊花图案。这位销售代表说,这底部商标的确是他们厂的,但那是刚建厂时用的,现在早已被换掉不用了。据她说,面对仿冒者,合顺躲来躲去,几年间换了好几个商标。
在来市场的路上,那位销售代表告诉记者,工商执法不能大海捞针,需要企业锁定目标。一次他们在东北发现一个做他们产品的家庭作坊,结果到那“人去楼空”,老板大为光火。“像今天这个,我们老板看到会气得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