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2007年的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还是在2009年的小组讨论中,张宝文总会以详细的数据、直率的观点,阐述出对其时“三农”热点问题的自我思考。
3月10日上午,张宝文在小组发言中坦言,全国各地奶站基本都会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确实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这位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农业部原副部长,从1974年到现在,一直从事农业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曾任西北农业大学校长, 2008年8月才从行政岗位上退下。
采访开始,他就给记者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农业投入比2008年增加15.2%;但是2008年的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增幅19%,“对农业投入还是不足”。他如是评价。
“我特别建议国家出台农业投入法,用立法确保对农业稳定、长期的投入。”他说。
遗憾的是,作为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他没有在访谈中对上午发言中“奶业潜规则”做更多解释。
但他却对当下的农村土地抵押、耕地保护给出了一个观点:“18亿亩耕地红线要保住,坚决杜绝目前一些地方异地‘占补平衡’的做法,探索一些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的正确做法。”他说。
对于当前担心的通缩预期中农产品价格可能面临的下行压力,他认为,国家已经采取了包括提高补贴水平、增加农产品储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应该能够稳定农产品价格。
农业投入还是不够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你如何评价?
张宝文:应该说,尽管近几年农业相关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地位严重不相称。
从1996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收入增长了7.7倍,但是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仅仅增长了4.6倍。投入的绝对数增加了,但是支农资金占中央财政总收入比重由原来的21.1%下降到15.2%。
2009年,中央农业投入比2008年增加15.2%;但是2008年的财政收入超过6万亿,增幅是19%,可以看出,对农业投入还是不足。
《21世纪》: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张宝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比如说目前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只有48%-49%,国外比我们高出二十几个百分点;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很低,只有30%左右。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也不是很高。农业部做过一个抽样调查,结果是只有30%多的农民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农药,一些农民超标施用氮肥,不仅造成了浪费,还造成了农田污染。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农村节能减排任务艰巨。比如现在每年我们生产秸秆6亿多吨;每年光畜禽粪便,农村要产生30多亿吨;农村每天生活垃圾就有100万吨,而对其循环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上还不成熟,扶持的政策也不够。
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滞后问题严重。尤其是目前公益性的农业服务队伍,近些年由于投入不足,工资较低,导致“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用立法来保证农业投入
《21世纪》:你对农业投入的进一步建议是什么?
张宝文:关键是要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我特别建议国家出台农业投入法,用立法确保对农业稳定、长期的投入。
同时,我建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重点应该向农业倾斜。农村金融也需要进一步推进,鼓励发展互助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以及商业性小额贷款机构。
前年调研养猪时,我们发现,在银行贷款和相关保险方面,中央政府的确是下了大工夫,给地方和银行明确指示,要给农民贷款,给母猪上保险。但底下执行中央的政策力度不够。当下的症结在于(农民的)土地、房屋都不准抵押,农民没有可抵押的东西,这就需要政策上探索一些新的贷款方式。
在农业补贴方面,我建议要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针对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风险防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推出新的补贴项目。
《21世纪》:说到这,之前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城镇化、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你也是这么看么?
张宝文:的确是这样,土地政策是农村各项政策的核心,但也是最难推进的一环。总的前提是确保18亿亩耕地不能减少。我们要坚决杜绝目前一些地方异地“占补平衡”的做法,探索一些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的正确做法。
今后应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围绕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思路,提高资源配置,按照明晰所有权、强化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思路完善农村土地政策。
家电下乡,厂家不要违良心
《21世纪》:今年2月份CPI数据同比是多年来首次负增长,这被视为通缩的一个信号,有专家预测未来农产品价格还面临下降的压力。会这样么?
张宝文:在当前要保证农民增收,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保持农产品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去年国家就决定在今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前不久又决定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格;另外,国家决定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扩大中央和地方粮食、棉花、植物油、猪肉储备,还要适时启动菜油、糖等农产品的临时收储,这样就可以加强市场调控,避免价格的过度波动。
增收下一步,关键是要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做大做强畜牧业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别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等。另外,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效益。
《21世纪》:对于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您的建议是什么?
张宝文: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及时提供供求信息。在创业方面,我认为关键是要在信贷、税收、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我非常赞同这次委员们提出的在农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返乡的农民工或者其他农村青年实行免费职业教育,国家的支持力度应该更大些。
同时,我们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度,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农民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长期看,要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关键是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当然,要根本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关键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包括户籍政策。
《21世纪》:你对“家电下乡”这类刺激农村内需的措施怎么看?
张宝文:国家采取这样的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农民生活的补贴,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措施。
可能有的地方搞得好,但是,我也听到一些负面的反映,诸如企业把一些过剩的,或者是不好的产品拿到乡下去卖给农民,如果真有这样的商家,那就是违背道德良心。本报记者 申剑丽 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