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
商务部3月18日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通过反垄断调查,因为收购会影响或限制竞争,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提出了三个原因:第一,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
第二,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第三,如果收购成功,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梅新育
商务部反垄断局明确否决国内外商界瞩目的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顿时在国内外激起强烈反响,海外不乏将此项裁决名之为“保护主义”的声音。实际上,我们的有关部门仅仅是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相关经济分析作出了这项裁决,我们没有对外企另外制定一套更加严厉的《外资企业反垄断法》,没有对来自某个特定国家的外商投资另眼相看额外设限,没有如同国内不少人所主张的那样对此案滥用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所谓“保护主义”云云,从何说起?
这个结果证实了中国《反垄断法》的严肃性,有关部门没有以“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之类理由扭曲法律,而法制的可预期性正在构成一个国家商业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年来我们的优惠和变通太多了,不错,优惠和变通之类可以令当事者尝到一些暂时的甜头,但付出的是损害国家法制尊严、损害法制可预见性的代价,这样的一个做法适合吸引掠夺者捞一把就走,却不适合吸引希望守法持久经营的商人,甚至会逼迫这样的商人要么被淘汰,要么同流合污。
如果说中国以往的外资政策有什么瑕疵的话,最大的瑕疵不是保护主义,而是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这种超国民待遇扭曲了许多企业的行为,激励他们不是去努力开展技术革新和管理以提高效率,而是挖空心思取得“外资”的身份以便享受优惠。本质上属于内资控股的汇源公司在离岸金融中心注册,因而取得法律意义上的“外资”身份,就表明了这一点。从两税合一开始,尽管遭遇阻力,但我国为推进消除外资超国民待遇、消除市场扭曲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此案裁决结果堪称我国在这个进程中的最新标志性事件。
我们不必过度担心这项裁决影响我们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可口可乐追加巨额对华投资不能成为我们扭曲本国法律的理由,这也不是他们对我们的额外恩惠,因为这是以利润为目标的投资,并非无偿的慈善捐助;因为在目前这个动荡的世界上,中国几乎是唯一还在维持着较高增长速度的大国,因而也是少有的可投资对象。至于我们的对外投资,我们并不要求贸易伙伴给予我们额外的优惠,我们只要求他们严格按照他们的法律和国际规则,给予中国投资无歧视的待遇。而且,值此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大多数国家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很多国家正在遭遇资本流动逆转和潜在国际收支危机的压力,能有几个国家、几家海外企业有底气抵制现金充裕的中国投资者?我们不必为子虚乌有的威胁而付出扭曲本国法律的代价。
与此同时,这起案件也给已经和计划赴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负面案例,它告诫我们选择海外收购对象时更要充分地考虑可行性,要考虑到潜在收购对象的市场价值中有多少取决于其东道国“民族企业”的身份。从可口可乐自身视角来看,这起并购案一开始就是错误,错误不仅仅在于心存侥幸以为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可以为“引进外资”而扭曲法律,不仅仅在于低估了危机冲击而支付了过高价格,也在于可口可乐没有充分意识到任何一个东道国行业领军企业的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民族企业”身份,一旦这个身份改变,其品牌价值将急剧缩减。
(博主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