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单位,比如机关、学校,就要求严格,生二胎立刻丢工作,而有些公司或者个人,就不受这样的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政策区别,有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让人心生怀疑很多政策可以等。但生孩子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绝对不是“丰俭由人”,想生就生,所以等不得。
很多人关心计划生育政策的走向,生一个还是生两个,讨论了很多年,有人生一个,有人生两个,甚至更多,并不严格的“一胎化”政策,让大家无所适从。
其实不少独生子女的妈妈,还是认同“只生一个好”的观念,但是发现身边不少人却生了两个,当然,各有各的办法,有人是利用明规则,有人是利用潜规则,这让大家相当困惑。韶华易逝,只生一个,还是多生一个,成了很多家庭苦苦思索的问题。
昨天(23日)《羊城晚报》报道,有专家建议应将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为更加严格的“一胎化”,其实无论是一胎,还是两胎,抑或是有条件的两胎,政策就是政策,政策的描述必须清晰,必须能够监督执行,政策面前必须人人平等,现在的政策,即使不算是“严格”的一胎化,但却是应该被严格执行的。对普通公民来说,政策能不能严格执行,比政策是什么还要重要,毕竟政策的制订背后,有严格的流程,有智囊团的参与,有公共利益的考虑,但政策能不能公正执行,却能够决定这条政策法规能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
比如“一胎化政策”,即使是有条件的“一胎化”,也应该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应该同样“严格”。但“条件”含混不清,执行起来有宽有松,就让大家感觉不平,有些单位,比如机关、学校,就要求严格,生二胎立刻丢工作,而有些公司或者个人,就不受这样的条件的限制,这样的政策区别,有没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让人心生怀疑。
很多家长都发现,孩子的幼儿园同学,有些是独生子女,有些是有兄弟姐妹的,大家在一起难免会交流经验,即使不好意思直接问,你为什么可以生,但总要猜测一下,寻找着可利用的政策空间。这其实是一个和政策“较劲”的过程。政策可以“放宽”与“收紧”,但相应的法规却应该永远保持尊严,否则潜规则变成规则,规则失效,容易滋生执法的腐败,增加守法公民的不安感觉。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