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常红张海燕)今天上午,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做客人民议事厅。谈到假日改革的启示,蔡继明说,假日改革总的方向没错,未来要进一步集中休假改为分散休假。
蔡继明表示,去年关于十一长假要不要取消的争论、今年关于五一是不是要恢复五一长假的讨论让他个人感触很深。蔡继明总结一年多的假日改革经验认为说,第一,我们的假日安排、总体思路、价值取向恐怕还需要全国人民上上下下的认识。到底我们放假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玩、休息、旅游。为什么一谈假日,全都是旅游局谈恢复黄金周,这个假日是我们老百姓的,工会怎么不出面?听不到企业、制作业的声音,全都是旅游业在这里忽悠。所以我们到底休假是为了什么?我们整个国家的假日制度目前的改革应该朝着哪个方向走?2008年新的假日制度虽然没有很明确假日改革的宗旨,只是说对1949年和1999年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做了一个新的调整,但是它蕴含的指导思想,我觉得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你从它的具体做法上可以看出,它虽然没有像宪法、党章那样有一个总章,但是第一,把传统假日变成了法定假日,这绝对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中华民族之所以还成为中华民族,我们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息五千年,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断过,从新中国成立到2007年,我们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之外,全部都被取消了,春节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也被取消了,因此改革开放很多领域、很多战线,我们都在拨乱反正,唯独在文化、传统这方面,我们相对滞后。所以2008年假日制度的调整,标志着我们在文化领域,在价值取向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我们更重视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精髓。因此这个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对的。
我想以后如果还要再增加假日总量,就要考虑其他的传统节日,包括重阳节,这是敬老、爱老的一个节日,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人的养老不同于西方的养老。我们有我们自己独特的养老传统,而通过重阳节可以把这种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比如刚刚谈到的元宵节,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比如过了七天之后,上几天班,再有一个小短假,最后告一个段落,年过完了,但不是连起来的。将来再增加节日,第一是要增加传统节日;第二不要集中。一个节就一个日,不要一个节三个日。如果有十五个法定假日,我们可以设十五个节日,那不很好吗?节日的文化内涵就更丰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去年的假日改革的大方向是绝对正确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把五一长假期分解了,这个方向是对的。在工业化的初期,或者当时我们面对着1999年的金融危机,面对着消费结构需要有一个调整,由衣食住转向衣食住行全面发展,以及让人们萌发那种旅游的意识,一哄而起、大哄大起的,这种节日是有作用的。但是随着我们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随着我们进入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阶段,我们不需要通过运动,动不动就搞一个运动来发展经济,我们追求的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然而人们生活在文武之道、一张一驰、劳逸结合,要在这种很休闲的、很均匀的节奏下发展我们的生产、发展我们的经济。这种大起大落,一时可以,但是不能当作长久之计。我们一定要理解节日这个概念,时间是连续的,总是这样连续,不吃、不喝、不玩,谁也受不了。因此就需要分成一节一节的,这个节是节日,就像竹子,竹子是长的,节那个地方是很短的。尤其是你不能把所有的节压缩到一起,那干脆把全年115天法定假日都合在一起,这不就变成了三个黄金月,那岂止是600亿,但是全年的收入怎么样,国民经济怎么样?
所以我觉得这次争论近两年来的假日改革,这两条是必要的。弘扬传统文化、增加传统节日的数量,同时,逐渐地减少集中度假。我所说的集中,不是个人集中度假,是全社会统一放假的安排。再一个大力推行带薪休假。我觉得这三条既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又有利于社会和谐,更有利于我们劳动者自己的劳动权利、休闲的权利、旅游的权利,更有利于维护它。
就应该是坚持假日改革的一个正确的方向。在这场争论当中,给我另一个启示。在这场争论当中为什么有些显得混乱,没有秩序,没有层次。这里面有两类问题混淆在一块了。一类,按我们经济学的说法叫做实证性的问题,也就是黄金周到底能不能拉动经济?这是一个实证问题,要拿出数据来,拿出统计图表来,拿出经验、事实来。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旅游业,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这是一个学术问题,是完全可以证明的。如果我们诺大一个国家,连黄金周到底是拉动经济增长,还是阻碍经济增长,还是起了负面的作用,在这里众说纷纭,没有任何证据,一张口黄金周拉动经济,拿出来的数据又不是拉动经济,这不是很荒唐吗?这个问题的争论完全是一个实证分析的,是完全可以争论出谁对谁非,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谁是准确的,谁是有误差的,不能够说各说各有理,干脆我就不知所措了,你说拉动经济,他说不拉动经济,各打50大板,这个就不争论了。这个不是说不清楚的问题,这是完全可以说清楚的。
第二类问题是属于规范问题,是什么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是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或者我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不好通过实证。哪怕10%的人需要黄金周,或者需要长期的旅行,长途的旅行,你不能说它的理由不该满足,因为它是少数,就不该满足了吗?像这个问题怎么办?这是一个公共决策的问题,大家就要讨论,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要通过民意调查在这个问题上,也可以通过客观的分析,到底有多少人是工薪阶层,工薪阶层里面有多少人一年需要有三次长途旅行,甚至更多。有多少人宁可愿意,宁可忍受黄金周的痛苦,跟大家一起去凑热闹,而且我可以放弃那几个小长假,甚至有多少人对传统的节日不屑一顾,认为那个没有意义,认为五个小长假对我来说,三个传统节日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就愿意过一个五一黄金周。做了大量统计之后,如果必要的话,大家可以表决,这种表决也不一定是全民公决,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民间的调查机构,做大量的比较科学的、客观的民意测验,这就可以根据多数人的意愿,政府要取舍,要做出一个决定,很可能照顾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愿的同时,少部分人的意愿就受到了压抑。这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公共决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对这些人怎么办?还是那句话,大力地推行带薪休假,随着带薪休假推行的范围、程度越来越高,这部分不满意的程度就会逐渐下降,人数就会逐渐减少。但是即使到最后,我相信恐怕还会有人做不到。就是说带薪休假不可能百分之百。
这次假日争论,我得到的这样一个体会。我们的媒体,有些网络做这样的调查不是太负责任,不加任何条件,一上来,你是否愿意恢复五一黄金周,这种问卷是一点都不合理。这就好比你没有讲任何条件,是恢复五一黄金周意味着什么,是恢复到2007年以前的假日制度吗?既然恢复五一黄金周,是不是意味着清明、中秋、端午不过了?带薪休假是2008年推行的,是不是国务院这个法令也随之取消?因为它是一揽子的改革,你抓住其中一个来问,你是否愿意恢复五一黄金周,也许60%、70%的人说在给定现有总量假日不变的情况下,我建议再增加3天或者7天法定假日,这有意义吗?这只能说是愿望,这个愿望用不着去调查。大家都可以想象,多多益善。如果有人给买单,天上又掉下来馅饼,谁不希望多多益善?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扬)
老有所养:由谁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