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四川日报

中国东汽:凝聚信心扬起征帆

  本报特别报道组“260天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260天后,东汽新基地首台设备在这里安装……”

  激昂的声音从广播中传遍东汽的每一个角落。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喜悦感染了每一个东汽人,信心与力量在东汽人之间传递。


  这是东汽重建史上平凡而动人的一幕。曙光山下,叶片分厂废墟侧的主机四分厂昼夜机声隆隆;位于成都、德阳之间的八角井东汽新基地里,巨大的龙骨节节生长,一排排雄阔的厂房高高矗立。

  一股源自东汽、根植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正激励全社会万众一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中国东汽,凝聚我们的信心,扬起我们的征帆!

  山崩地裂后,金戈铁马驰援东汽;恢复重建中,万众一心铸就奇迹。亿万人与东汽心手相连,托起重大装备制造巨人。中国东汽,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2008年6月16日,东汽在公司的《抗灾简报》上,向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发出一封感谢信。信末,东汽人倾吐心声:重建东汽美好家园,制造更多优良发电设备,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三个回报”不仅是从废墟上崛起的誓言,更是东汽43年累积的情感的爆发。

  汉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承载了第一代东汽人激情燃烧的记忆。上世纪60年代,东汽作为国家三线企业初建时,一群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放弃了上海、哈尔滨的优裕生活,义无反顾来到四川汉旺,扎根曙光山下,一干就是40多年。

  “早上买好火车票,下午匆忙出发,有些人甚至顾不上回家。”第6任厂长许正威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1968年来到四川,和同事们一起住草棚、挖地基、滚木头、开吊车,亲手建起汉旺基地的主机三、四分厂。在3个月里只有5天是晴天的汉旺镇,许正威们硬是用滚烫的心、火热的干劲建起十里东汽。

  然而,一场特大地震让他们守护了40多年的厂房、家属楼毁于一旦。老人们守着废墟嚎啕大哭:“当年还带了一个包裹来,现在一切都没了!”

  危难时刻,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无数支救援力量在最短时间内集结东汽,打响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生命争夺战。

  东汽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岩松记得:国家救援队专家自带干粮奋战在废墟上,几天不曾阖眼;来自香港、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业搜救人员尽量用手使那些饱受蹂躏的身躯保持完整,给东汽的遇难者们最后的尊严。东汽友邻汉旺镇青龙村、汉新村、牛鼻村的乡亲们不仅自觉为东汽看家护院,还为东汽提供了掩埋牺牲战友的高高山坡。

  在汉旺厂区超过100栋楼房的废墟里,解放军某部三大队刚满18岁的新战士胡坤第一次上夜班哨,身后是停放着上百具遇难者遗体的体育场。残楼上的窗户在狂风中合上又打开,打开又合上,让人万分悲凉。

  “这里是我的哨位,我必须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就这样,胡坤一夜夜坚守在黑暗里。16个警戒点上,24小时不间断地警戒巡逻,187名官兵像钉子一样守护着东汽价值数十亿元的设备、资料、产品,直到所有废墟清理完毕。

  东汽企管办主任陶智林难忘:手足情深的兄弟单位怎样奔走相救———同处灾区的二重、中航一集团在自己也受灾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向东汽送去救灾物资;无论国有企业中铁二局、中国兵器集团、中冶成工、川投集团、华西集团,还是天马股份等多家民营企业,都在第一时间带着大型装备、组织专业队伍前往抢险救人。

  成都高峰共创咨询公司经理雷达,一名军人出身的志愿者,5月12日当晚便舍下有孕在身的妻子,日夜奋战在东汽救援一线,扎帐篷、发药品、送食物,提供心理援助。然而,6月8日的一个晴天,雷达在救灾路上不幸遭遇车祸遇难。为他清理遗物时,东汽人含泪看到了一车顺路购买的救灾物资、一摞正在接收心理治疗的700余人的学生名单。

  在痛彻整个国家的灾难面前,竞争对手也无私地加入援建行列。震后一个星期,哈电集团人员火速赶到,带来急需的大量捐赠物资和一支医疗队。“我们要像当年支援三线一样支援东汽。”废墟前,哈电集团董事长宫晶掷地有声。几乎同一时间,83岁的哈汽老厂长谷兴昌拖着病体走进设在哈尔滨的捐赠点,捐出2000元。

  上汽车间的电子屏幕则滚动播报来自东汽的消息,“东汽兄弟遭重灾,国有忧愁我分担,分分秒秒抓紧干”的大字格外醒目。为了国家的电力建设,为了民族的整体利益,上汽将关键机床开足三班,职工以双休日加班的实际行动支援东汽抗震救灾。

  新基地建成后,东汽竞争力势必更强,竞争对手怎么想?上汽汽轮机车间主任徐自忠给出一个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回答———希望东汽早日完成重建,兄弟携手共进,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同场竞技,共同撑起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天地。

  在恢复生产和市场重建的过程中,东汽诞生两个新名词———爱心分包和爱心订单。

  2008年6月17日,德阳重装震后第一次“家庭会议”上,当东汽副总经理刘兴贵一口气说出东汽恢复重建的10多个“急需”后,60多家中小配套企业负责人急切地表态:“我们有场地”、“我们有大吊机”……日本日立公司也打来电话,愿意帮助东汽完成分包业务。

  旌阳区工业集中开发区迎接了一批又一批东汽的分厂、车间。同样受灾的德阳各企业无偿地将厂房、车间甚至机床交给东汽使用,确保其尽快恢复生产。遍布德阳27个点的东汽作业生产场所,机声隆隆、焊花闪闪,最远的点已经到了广汉、什邡。

  震后第7天,中节能发电投资公司与东汽签订12.4亿元的风力发电机组合同。震后第10天,与印度DFPS公司签订震后首台出口机组合同。震后第12天,与华能公司签订13.6亿元火电和风电机组合同……震后半个月,共有74个用户为东汽捐款,支付货款。回访全国用户的感动之旅中,客户纷纷提前支付货款和质保金,一个星期下来金额已达3亿元。

  新东汽异地重建伊始,德阳市承诺,东汽灾后重建,凡是地方能办到的,一路绿灯。德阳市县两级敞开胸怀给予最优惠的政策,将东汽新基地划入拟建的国家级高新区,并拿出德阳的黄金地段,让东汽根据规划、需要选用。需拆迁的800来户老百姓一听说土地是用于东汽重建,一个月内全部让出世代居住的家园。

  目前,在网上向东汽投递简历的大学生已经超过3000人。随着东汽走入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正如43年前一样,许多年轻人满怀激情和梦想来到这里,渴望建设新东汽。地震后,东汽曾给刚刚签约的数百名大学生发去电邮说明受灾情况,表明不追究毁约责任。然而令人力资源处处长杨宏明感动的是,所有签约大学生一个不少地来了。

  从43年前哈汽、上汽“好人好马上三线”,到抢险救援阶段各路大军伸援手,从恢复生产阶段60多家中小配套企业随时准备应征,到异地重建拆迁中没有一户百姓提出苛刻条件。东汽人深深知道,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亿万双手的高高托举,就没有废墟上巍然挺立的巨人东汽。

  中国东汽,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新东汽正在中国的西部、在四川这块热土拔地而起。“这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要对中国的工业有信心,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发展有信心。”中国东汽,信心中国的象征

  一场特大地震,让第三代东汽人和第一代东汽人一样,走上同样艰难的创业道路;一场国际金融危机,给东汽带来化“危”为“机”的契机。

  东汽能否化“危”为“机”,成为在特大地震和金融风暴双重打击下崛起的真正的巨人?

  陈新有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地震袭来,时任东汽董事长的他正在意大利出差,接到消息后马上赶回国,一路上接到无数短信关心,他当即回复:东汽是震不垮的!

  “今天的东汽已经到了不跟国内企业比,而是全方位跟国外先进企业比的阶段了。”陈新有认为,灾后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为东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这种信心,源自对一个共和国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攻坚克难能力的认知,源自对东汽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韧不拔意志的认知。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三线企业,东汽从1966年破土动工,到1974年验收投产,再到走向世界,走过艰难曲折的创业之路,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危机:

  1977年的山东辛店电厂20万千瓦机组叶片断裂事故发生后,老厂长丁一第二天就飞赴山东处理,果断及时的处理为东汽赢得了口碑和信誉。东汽人迅速提出“24小时精神”,服务意识自此确立。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初期,正逢国民经济调整,东汽失去赖以为生的计划任务,决然走向市场,不仅解决了全厂职工的吃饭问题,还自筹资金研制成功30万千瓦汽轮机组,市场意识和突围意识植根东汽。

  “九五”后期,国家电力发展缓慢,东汽在抓发电厂老机组改造的过程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储备了技术,为后来电站服务事业的蓬勃开展埋下伏笔。

  2002年国企改制,东汽变“下岗分流”为“建岗分流”,在汉旺家属区建起商场、车棚等配套设施分流富余人员,没有将一名员工推向 社会。随着花园式工厂的建起,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扎根了。

  去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堪称东汽史上最大一场危机。东汽挺过危机,成为站起来的真正的巨人。

  如今,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话语铿锵有力:“没有责任,也就丧失了生存的价值。”如果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四川的担当,那么,成为四川工业和四川加快发展的引擎就是东汽的担当。

  这份担当,来自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恢复重建中,东汽发挥央企的带动辐射作用和专业优势,加快产品外扩步伐,支持相关配套企业走技术创新的道路,200多家中心配套企业从中受益。以仟坤建设集团为例,抓住机遇新上的生产线,不仅为其赢得大单,也突破了长期制约企业的技术瓶颈。

  这份担当,来自东汽血脉中的四川品格。在四川,东汽精神不是一个个体,而是灾区企业的群像。扎根四川40多年,四川人身上的坚强乐观以及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已经融入东汽血脉,并鼓舞着全国人民应对当前的复杂困难局面。

  在“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一个更加先进、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新东汽将在中国的西部、在四川这块热土拔地而起。“这标志着东汽向"四个一流"迈出坚实的一步。”东汽副总经理张文峰说。

  对骨架已立的东汽新基地,温家宝总理给予这样的评价:“东汽震不倒、压不垮,一个新东汽正在地震灾区崛起。这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要对中国的工业有信心,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对中国的发展有信心。”

  中国东汽,信心中国的象征!

  东汽人豪迈地踏上第二次创业的征途,支撑和引领东汽人的,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东汽精神”,中国心、民族魂

  东汽,全称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老厂长许正威回忆,“东方”这一名字为周恩来总理所取,振兴民族工业,实现中国经济腾飞,期盼殷殷。

  汉旺的十里东汽坍塌了,八角井的新东汽在“六个统筹”中迅速崛起:统筹规模与水平的关系;统筹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统筹制造与研发的关系;统筹常规能力与薄弱环节突破的关系;统筹有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统筹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的关系。边建设,边生产,2009年东汽将完成产品产量2885万千瓦,比2008年增长24%。

  国际金融危机令火电市场急剧萎缩,然而多电并举的战略布局和新基地的结构流程优化,将使东汽走上更高更大的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经济强大的活力、潜力和动力。

  东汽投产于1974年。从那年起,东汽创造了连续34年无亏损的辉煌。在东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创业史上,有两句话浓缩了创业的两个阶段。

  其一:“一根麻绳闹革命。”东汽建厂基建安装阶段,为加快步伐,尽早投入试生产,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建设者们用麻绳和架管,将沉重的设备一步一步挪进厂房、安装到位。“一根麻绳闹革命”成为第一代东汽人艰苦创业精神的写照。

  其二:“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上世纪80年代初的3年,是东汽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段之一。整整3年,国家没有汽轮机生产任务,东汽面临生死考验。是向上伸手,还是自力更生闯出一片新天地?东汽选择后者,凡是能干的活,无论大小也无论利润厚薄,都接下来。“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记录了东汽初闯市场的历程。

  两句话,生动地诠释什么是“东汽精神”。

  如今,东汽人豪迈地踏上第二次创业的征途,支撑和引领东汽人的,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

  在何显富看来,作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是东汽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在东汽总经理张志英眼中,“东汽精神”必将在东汽人二次创业的新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升华”。

  “东汽精神”,中国心、民族魂!

  (本报记者李旭执笔)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许正威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