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合作开始从硬件向软件,由经济向民生,由基础设施一体化向公共服务一体化拓展。
本报记者从3月27日在浙江湖州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九次会议”(以下简称“协调会议”)上获悉,金融、医疗保险、会展、世博等被列入2009年长三角合作重点,而其中医保与金融合作成为众多参会城市关注的焦点。
据悉,长三角将用3年时间,初步实现16个城市参保人员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而长三角城市也将建立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的平台,出台措施互相引进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代理等合作。
“长三角人员流动十分频繁,每年不少于10万人次流动量,异地就医结算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建宁在会议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陈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长三角医保合作专题组负责人。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医保合作专题由南京市牵头,而金融合作专题则是由杭州市牵头,这是除上海以外,长三角其它城市首次负责专题的牵头任务,结束上海“一家独大”的局面,长三角城市合作更为主动。
不过常州市常务副市长俞志平在协调会议上则提醒说,“如果在(合作)理念上没有实质性突破,那区域合作、区域一体化将一直停留在纸上谈兵或是浅层次阶段,难以取得重大突破。”
异地就医三年联网长三角
根据本次会议消息,从2009年开始,长三角16个城市将通过先实现“异地报销”、进而开展“异地刷卡就医”的方式,逐步解决区域内的异地就医问题。
这一专项合作的牵头方是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记者3月30日从南京市医保中心获悉,课题组将在今年4月选取部分城市开展调研,预计下半年正式启动合作,用三年时间实现总体目标。
根据课题组的初步估计,长三角16个城市参保人员每年有10万人次在区域范围内发生异地医疗费用。
“这还是个保守的数字,有关异地就医困难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南京市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中心主任王福华说。
目前,长三角参保人员发生异地就医后,一般先由个人垫付医疗费用,事后再凭相关医疗文书和票据,回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费用结算手续。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份相关报告称,现行的结算模式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参保人员垫付资金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住院和大病医疗费用比较高;二是医疗费用报销周期较长,经过申报、审核、复核、高费用查证等工作环节,参保人员拿到现金短则需要10天、长则30天。
上述《关于长三角地区开展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的情况报告》预见,要实现目标面临着医保政策待遇落差、相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及监管难度高成本巨大等难题。
现阶段国内的医保统筹是以县为单位建立的,不同城市甚至同一座城市的市县间,对就医的支付范围、结算标准都不一样。长三角16个城市虽然同处经济发达地区,相互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江苏省某地市医保中心人士粗略估算,苏南和苏北之间的医保筹资水平之差可以达一倍左右。
王福华介绍,上述情况可以有两种应对办法。一是“参保地原则”,即按照就医人参保地区的待遇水准给予报销;二是“有利参保人”原则,即让参保人自行选择报销比例高的地区进行结算。
据透露,考虑到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区的医保支付压力,未来长三角异地就医结算更倾向于“参保地原则”。
在药品目录方面,由于国家现行的基本药物只有600多种,无法涵盖医疗所需的大量药品,而且对乙类药品允许15%的地区差异,直接导致各地医保执行的药品目录很不相同,这更增加了结算的困难。
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中。总之,各地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不统一,功能不健全,医保经办流程也不尽规范,这是课题组要解决的第二大问题。
“目录库的标准和规范化是一切技术问题的基础。”王福华说。而相关数据库的梳理与整合绝非易事。据了解,要在江苏全省实现统一,起码要耗时半年;资金投入也是一个问题:仅南京一个市,就为此花费了几百万。
根据长三角地区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课题组确立了异地就医结算的基本思路为“整体规划、区域整合、分步推进”。
简言之,就是先在区域内实现参保人员的异地就医结算;再按省级行政区划开展异地刷卡就医,最后进行整个区域的整合。
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的课题组为此制订了分三步走的具体规划。
第一步是建立16城市医保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在2009年启动实质性合作。通过调研,确定异地就医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基本信息,建立双方委托代理机制,经办机构互设服务窗口,使参保人员能在就医当地进行报销。
第二步,在2010年度实现江苏省7个城市、浙江省8个城市各自在省内的联网,统一医保药品、诊疗及服务设施编码标准,初步实现参保人员在本省范围内持卡就医、异地结算。同时积极推动上海市与两省间的网络互联,力争分别实现省/市异地就医和结算。
第三步是到2011年度,最终实现16个城市间参保人员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湖州医保中心主任关兵认为,异地就医结算的最终指向,应该是全国一卡通。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进行全国医保统筹的课题研究,预计在2020年初步建成全国统筹的医保制度。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