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首个信托理财产品惹争议
“资金投入到土地收储等方面,有政府财政担保,保证不存在任何风险。
”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立三 | 黑龙江牡丹江报道
3月12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商业银行发行的“政信富民”0901期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售戛然而止。对强制认购的指责,击碎了“操盘手”仅存的信心。
“打开信托网,随处可见的政信类信托产品,为什么在这里就行不通?”牡丹江市长助理、金融办主任郭柏春感叹。这位金融学博士后不得不面对现实,承认这次政府通过发放信托产品融资的尝试“失败了”。
个人理财产品中的公权力魅影
3月4日,牡丹江市首个信托理财产品——“政信富民”0901期面向社会公开发行。
在这之前,一场宣传攻势早已铺开,大街小巷挂着条幅,广播、电视和报纸一起宣传。牡丹江市委办公室也发出《关于做好“政信富民”信托理财产品认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3月4日的首发仪式上带头认购。
这让“吃财政饭”的人体会到了体制内的无奈,一位公务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必须购买,划定指标,下达任务,处级以上干部每人2万元,一般干部、职工每人1万元,不买的人要写出书面说明,获得领导批准才可以不买。”
在行政力量的介入下,“信政富民”信托理财产品的发行银行——牡丹江市商业银行迎来了自2006年11月组建以来最为繁忙的时刻。
商业银行从各县(市)和市直部门抽调了26名后备干部,从各个商业银行抽调了46名专业理财人员,帮助发售信托理财产品。
有的购买者甚至还没来得及看完合约条款,即被要求签字。
本刊记者获悉,“政信富民”0901期信托理财产品首发当日,签订合约1000多份,销售为2060万元,第二天增至3000万元。
郭柏春告诉本刊记者:“在发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发现了,就下发了一个通知,重申了自愿原则。”
通知没能洗净“政信富民”信托产品强制认购的烙印,直至3月12日,第一期发售终止。
20亿资金投向
第一次面对政信合作信托理财产品的普通百姓,希望了解20亿元资金的投向。
按照牡丹江商业银行的发售计划,“政信富民”个人理财产品为两年期,计划发行三期,计划募集资金20亿元。第一期发行时间是3月4日到3月20日。
本刊记者获得的《“政信富民”0901期个人理财计划合约》中显示:牡丹江商业银行将投资者认购本理财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委托信托公司对牡丹江市广兴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简称广兴公司)进行信托股权投资,信托到期时由牡丹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溢价回购信托投资股权,牡丹江市政府财政担保,预计按年收益率4%实现理财产品收益。
郭柏春告诉本刊记者:“银行发行募集到资金后,委托中融国际信托公司管理,中融国际信托公司以入股形式投入到牡丹江市政府的资本运作平台——牡丹江市广兴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本刊记者了解到,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信托公司。该公司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贺一星在接受《牡丹江日报》采访时说,广兴公司得到入股资金后,将投资于风险低、回报率高、有现金流的担保公司、拟上市企业、市直重点项目、金融股权、土地收储等项目中。
本刊记者查阅工商档案获知,广兴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市国资委完全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3276万元,其中实际出资为200万元,其余为实物资本。2001年注册资本增至5827万元,2003年注册资本增加至1.46亿元,2005年注册资本变更至25383.4万元。后几次增资均以政府房屋、土地、林权行政划转的方式完成。
工商资料还显示,广兴公司因“经营范围窄,没有经费来源”在2002至2004年曾连续3年处于亏损状态。2006年,广兴公司参与*ST圣方重组后扭亏为盈。
广兴公司董事长王伟在3月23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笔钱会投资到哪里,要等上面的授权。
牡丹江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光明告诉本刊记者:“资金注入广兴公司后,通过注入担保公司、投资商业银行、扶植小额贷款公司、委托放贷等方式运作。”
按照此前的政府有关部门的说法,这笔资金将通过担保公司运作,按照1~5倍比例进行放大担保,在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以支持煤化工、木业、造纸和轮胎等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
消息人士称,这些资金将注入包括炼油厂和一家上市公司在牡丹江的星级宾馆等项目。但这一资金使用意图并未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确认。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