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本报记者 陈松
3月23日上午,在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仁寿县东方红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开标。20分钟后,开标室唱标,投标企业的报价、工期、质量相继显现在电子屏幕上。前来投标的四川煜华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坦言,“事前根本不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别说合伙串标围标了”。
这是3月初建成电子招投标系统后,该中心开出的第一单。
去年4月,眉山市设立全省首家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权限纳入统一平台,采取执行权、管理权、监督权“三权分置”和电子招投标系统方式,实现了“预防腐败、增收节资”的效果。截至目前,该中心交易政府性投资工程项目45个,没有出现一起投诉,平均节资率提高10.7个百分点。
探路改革: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08年1月,眉山一个市级部门“一把手”因腐败落马,直接原因是违规介入工程招投标。此前,从该市纪委查处的案件来看,或多或少都涉及工程项目。个案中透析出共性,该市市委书记蒋仁富、市长李静下令,“必须拿出一套有效的解决办法,既预防腐败,又增收节资。”
眉山曾先后建立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等交易中心,随着时间推移,问题日渐凸显:交易中心的分散运作方式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串标、围标现象屡禁不止。
如何建立统一的区域性招投标市场?眉山派员南下广西,东赴沿海取经。去年4月1日,分散在各部门的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集体产权和土地出让等项目“列队”进入统一的交易平台——眉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四位一体”的集中交易模式在市(区、县)两级应运而生。
一个月后,交易中心迎来第一单:眉山城区一环路及杭州北路整治工程项目设计比选获得高达32%的节资率。
更大的效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放大,从交易中心挂牌到目前,政府性投资招投标工程投资额2.9亿元,节约资金达4500万元,平均节资率15.5%,而此前采用委托中介机构招投标方式,平均节资率仅4.8%。
体制创新:保权力阳光运行
“过去,一些招投标项目从程序看"清花亮色",可就是要出问题。”蒋仁富说,必须找准其中的漏洞,设置一套预防制度。
分析、论证发现,政府性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腐败产生在由业主、代理机构、投标企业组成的利益链条上,要杜绝其间的腐败,必须斩断利益链条。
去年7月,眉山市政府授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政府投资性工程自行招标。“这意味着交由中介机构帮助招投标的历史终结。”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吴小可举例说,眉山市建设局任业主的某堤防工程,有11家投标人参与投标,竞争激烈。中心受理该工程后,自行编写标书、发布公告、组织招标,加强监督。最终,某公司以低于工程控制价31%的标价中标。“流程的变化,带来的是权力寻租主体的缺失,腐败无缝可钻。”
如何防止腐败在新的招投标链条上产生?去年11月,眉山成立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并设在发改委,直接负责对中心的管理和监督。自此,一个由招监办行使监督权、由招管办行使管理权、由交易中心行使操作权的三权分置体制呱呱坠地。
“创新的体制一出笼,就表现出强大生命力。”蒋仁富说,备案督查制、重点项目决算公示制、合同管理制、项目抽查制……三种权力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制衡,确保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深度推进:开通网上招投标系统
眉山招投标体制改革一路走来,最明显的变化是找项目职能部门负责人勾兑的少了。“以前,只要有项目立项,电话都要被打爆,说情的,打招呼的,拜访的,让人为难。现在好了,清静了,心理也减压了。”市国土局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发现,新的招投标链条在制度设计上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比如标书制作,过去一些中介与业主单位联手,制作的某些标书会带有附加条件,往往就可以倾向于某一个或者一类投标人,“运作”的空间大。现在,由中心制作具有普适性的标书,又有招管办和业主共同把关,还有招监办监督,违规操作的空间极小。
改革还在向“深水区”推进。今年3月,交易中心开通网上招投标系统。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相关数据库,24小时全天候办理。在网上报名、网上投标、网上开标等模式下,交易主体“背靠背,不见面”。“如此,杜绝了投标人与中心人员联手的可能性。”
“这一制度在防止腐败、提高效能的同时,也保护了干部。”吴小可介绍,招监办既有监督职能,又受理投诉。“因为没有收到一起招投标投诉,我们将重心转移到制度建设与监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