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仓小宝绘
本报沈阳4月29日电王凤明、特约记者黄长刚报道:今天,辽宁省军区某船运大队去年退伍的战士安喜山给大队打电话报喜,他已被青岛远洋海运集团录用,成为一名正式海员。这几年,该大队军地联合办学,提高了官兵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级船员短缺在沿海地区比较普遍,可大队许多有专长、有能力的官兵退役后,往往因技术差异或不具备职业资格认证,只能捧着“金碗”要饭吃。面对这一矛盾,大队党委“一班人”主动与辽宁海事局联系,双方几番考察论证后决定联合办学,对军队人员参加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办法逐一明确,并遴选106名船艇官兵作为首批学员。
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为期一年,设有船长业务、机工英语等20多门学科,大连海事大学、海事局领导和一些有着丰富远洋经验的老船长亲自登台授课。地方专业部门还结合部队分业训练,由专人分别对航海操作训练、消防实船演练、发动机模拟训练、海上救生训练等10余个必考课目进行精心辅导。
截至目前,这个大队第一批106名官兵学员全部顺利通过考核,取得国家海员培训毕业证书。其中,24名军官获丁类船长资格证书,2名军官获轮机长资格证书,2名士官获大副资格证书,9名士官获大管轮资格证书,34名士官获值班机工资格证书,35名士官获值班水手资格证书。取得大副资格证书的孙文斌开心地说:“我们取得了从近海驶向远洋的通行证。”
编余小议 董强
取长补短同受益 有个故事说,在一口大饭锅前,每人手中各有一把很长的长勺。饭该怎么吃,就有了两种可能———如果谁也不帮谁,大家只好都挨饿;如果每人都用自己的勺去喂对面的人,勺柄再长也就不是难题了。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理也是如此,取长补短,共同受益。某船运大队的探索实践表明,取长补短有3个前提:一是看准自己“短板”究竟在哪,二是弄清别人“长处”到底是啥,三是要找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