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区县医疗服务状况调查:服务网脆弱严重缺人才

  编者按:

  备受关注的新一轮医改已正式“起航”。要实现医改方案提出的令人振奋的目标,我们无疑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全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县以下的乡村,而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则主要集中在地级市以上,这种卫生资源配置的倒挂现象给改革增加了难度。
可以说,只有当县以下的乡村人口也能享受到优质、方便、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时,医改才能说取得了成功。最近,本刊记者对湖北省郧西县医疗卫生服务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医改所面临的困难,也可看到医改之紧迫性和必要性。

  脆弱的医疗服务网

  郧西县是鄂西北一个普通的山区县,全县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5万人,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元。这个县是湖北省卫生厅对口支援县。4月下旬,记者来到此地,力求解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现状这只“麻雀”。

  在郧西县卫生局长位子上已经干了7年的邓祥根是一个说话很直率的人,他把郧西近5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完备,医疗服务功能严重不足。换句话说就是,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虽然逐步建立起来了,但功能不健全,是一张很脆弱的网。

  运转困难——向职工借款办医院

  邓祥根说,目前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和病床数普遍不达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县级综合医院床位数共分为9级,从200张到1000张不等。根据人口总数测算,郧西县人民医院属3级,应配备400张床位,业务用房面积应为3.2万平方米。实际上,医院只有270张床位,实际业务用房为2万平方米。

  乡镇卫生院也存在业务用房及病床短缺的问题。全县乡镇卫生院核定业务用房面积应为3.6万平方米,配备663张床,而现在仅有423张床,实际业务用房约2.4万平方米,其中可用的只有1.5万平方米,其余的基本是危房。由于用房紧张,很多业务开展不了。

  六郎乡卫生院设有25张病床,业务用房面积应为1375平方米,实际只有1001平方米。因用房紧张,本应分开设置的妇产科只好和普通病房混在一起。

  1995年建成的安家乡卫生院建在公路旁的斜坡上。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仅有585平方米,接种室和普通门诊混在一起。卫生院职工住在一排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平房里,墙体已出现裂缝。

  记者在基层医院听到最多的就是“借款”二字。这些医院大多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负担较重。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捍东说,县财政每年对人民医院的投入仅45万元,医院的诊疗环境改善、人才培养引进、设备更新等都靠贷款。2004年修了一幢12层的门诊大楼,至今还差好几百万元的银行贷款还不上。

  县中医院2005年依靠国债项目批地建起新院,国债项目仅180万元,而建新院、住院部改造等共花费1100万元。医院如今还差银行贷款和职工借款等超过600万元。

  县级医院还可以向银行贷款,乡镇卫生院因为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因此不得不向职工借款进行改造。

  六郎乡卫生院担负着周边25个村3万多人的基本医疗服务任务。2003年,十堰市领导视察时看到卫生院房屋太破旧,需要新建。根据当时预算建楼需60万元,十堰市答应支持20万元,由建筑商垫资20万元,还有20万元缺口,卫生院只好向职工分期借款,才建起了目前正在使用的一幢四层小楼。

  马安镇新建的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及其辅助用房共需投资约20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支持仅有50万元,国家烟草专卖局扶持20万元。因为资金缺口很大,医院的3个领导带头集资,每个人出4万元,向全院职工借了50万元。

  据县卫生局介绍,近年来,该县乡镇卫生院向职工借款搞基本建设已成为普遍现象。

  设备短缺——医生自制简易手术桌

  在郧西县卫生局,记者看到一组基本医疗设备配置数字:截至4月22日,县中医院应配置198套,实际配置64套;县妇幼保健院应配56套,实有16套;乡镇中心卫生院应配160套,实有118套;乡镇一般卫生院应配406套,实配209套……县乡医疗设备老化严重,数量达不到卫生部门的指标要求,已成为制约地方医疗水平提升、缓解百姓看病难的主要因素。

  县中医院副院长柯昌桥告诉记者,县中医院每年的业务收入只能勉强发职工工资,无力购进大型设备。医院检验科里最贵的两台仪器——全自动分析仪和尿沉渣分析仪,只好采用“租赁”的方式引进。由租赁方提供设备,检验收入由院方与租赁方按比例分成。

  妇幼保健机构承担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等公共卫生职能,但全县妇幼机构普遍缺乏必要的设备。县妇幼保健院吴永忠副院长说,新生儿发育性疾病越早发现越好,但目前医院还没有听力、视力筛查设备,有的乡镇卫生院连体重秤这样简单的设备都没有。

  六郎乡卫生院院长王顺春说,卫生院的设备基本上都是2003年非典之后配备的,一些基本设备如心电图仪、麻醉机、牙科治疗仪现在仍没有。当初职工集资3万多元买的最低档的B超仪现在成了淘汰产品。2004年购买的一台X光机,只能拍摄骨骼X片,不能进行胸透。

  记者在六郎乡卫生院手术室看到,简陋的手术床上满是污渍,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简易器械台上摆放着几样简单的手术器材,器械架锈迹斑斑,旁边是张木制的手术桌,手术室墙面已经剥落了好几大块。

  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由于经费紧张,大家不得不自制了一个简易手术桌,用来进行手部手术。一般无影灯得1万多元,2006年院里买了台最低档的五六百元的,至今仍在使用。这个卫生院每年要在这间简陋的手术室里完成约200台手术。

  冰箱是保证预防接种疫苗“冷链”运转的必备设备,但村一级普遍没有配备。分管疾控的卫生局副局长王均发告诉记者,现在所有村医都是通过“冷链背包”将接种疫苗从乡镇卫生院背回村里。疫苗一般保存在8摄氏度以下才能保证质量,温度高了,当天不能打完的活疫苗就变成了死疫苗。“为此,我们去年在52个中心村配备了小冰箱,但依旧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有的乡镇距离县城100多公里,几个小时才能到,接种质量不能保证。”

  人才队伍空心化

  农村医疗人才严重匮乏成了基层卫生工作长久以来的痛点。“县乡医疗机构本来就难以引进高素质人才,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还源源不断地外流,本来就"贫血"的基层卫生机构却仍在不断地"失血"。”邓祥根对此深感忧虑。

  医务人员缺员严重

  54岁的老护士徐佳琴在安家乡卫生院工作了31年,是该院仅有的两名护士之一。她除了输液、手术护理等日常护理工作外,同时兼做妇幼保健工作。去年,徐佳琴患糖尿病视力严重下降,但院里只有两名护士,她不能病休,一直坚持工作。“眼睛看不清,打针就靠摸,听到病人叫起来,才知道扎错了地方。”徐佳琴对记者说。

  安家乡是郧西县的一个小乡,全乡共有13个村,1.3万人。安家乡卫生院在岗人员8名,其中医生6人,护士2人。因人手紧缺,医生不分科室坐诊,没有专门的检验人员,X光放射检查、血液检查等检验项目只好由进行过短期技术培训的医生兼做。卫生院也没有聘请勤杂人员,每个医生都是“多面手”,药房、会计、卫生监督、清洁,样样都得干。

  安家乡卫生院是郧西县乡镇医院的缩影。医护人员数量不足,人手不够是郧西普遍存在的现象。县卫生局的一份统计表显示,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郧西县人民医院作为综合性医院应配备560名医护人员,实际只有439人;县中医院应配备225人,实际只有159人;全县乡镇卫生院共应配备918人,目前实际只有685人;县妇幼保健院应配至少45人,目前只有36人;县疾控中心应为62人,目前只有35人;县卫生监督局应配42人-56人,只配了15人。

  不仅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是工勤、行政人员偏多,医务人员缺乏;二是医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问题突出,不少卫生院多年未进新人,导致青黄不接。

  六郎乡是该县比较大的乡,全乡约有3.2万人,25个行政村。乡卫生院共22名职工,医护人员仅12人,分别是7名医生、5名护士。7名医生中有3人50岁以上,其余4人年龄最小的也有36岁。这个卫生院近10年没有进人,而每天住院的有20多人,最多时达到50人,每天门诊量也有五六十人。他们还要负责全乡的预防接种、妇幼保健、食品监管等公共卫生工作,完全是在超负荷运转。

  医院人手如此紧张,为何不进人呢?安家乡卫生院院长王涛说,从医疗服务需求看,医院非常需要进人,但是医院自收自支,增加人手就会增加开支,现有人手不够也不敢轻易增加,只好让医生身兼多职,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保证。

  人员素质待提升

  郧西县2000年对医疗机构进行了改革,所有医院“断奶”,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成了“自收自支”单位,完全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政府只负担分布于全县各医疗机构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206人的工资福利,这些费用按人头拨到各医疗机构后,由各医疗机构统一使用。在这种完全靠“病人”市场来维持医院运转的体制之下,农村医疗服务受到极大影响。

  据县卫生局介绍,郧西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第一学历大多数是专科,拥有普通本科学历的极少;乡镇卫生院则连专科学历人员也没有,主要是各卫生学校的中专毕业生;村医则大多是中专生回乡自谋生路开门诊的或没有学历的“赤脚医生”。

  据统计,全县卫生系统1280人中,只有本科生34人。近年来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但始终效果不明显。

  郧西县上属的十堰市有一所医科高校——郧阳医学院,当地上医学院的人也比较多,比起湖北其他地区来,十堰各县引进人才有地利之便。郧西县距十堰市只有几十公里,按理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多年来,大学毕业生来的少,来了也难留住。

  县人民医院是二级医院,在湖北省的县级医院中硬件条件算是中等偏上,在十堰市各县市中位处前三名,但该院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不到总人数的17%。

  乡镇卫生院更令人忧虑。六郎乡卫生院7个医生的第一学历全部是中专,其中2人至今没有执业医师资格。现在乡镇卫生院的大部分医务人员在40岁以上,普遍“青黄不接”。安家乡卫生院13年没进过人,院长王涛30多岁就当上了院长,他自嘲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由于缺人才,许多乡镇卫生院一些基本的医疗业务也无法开展。安家乡卫生院会用B超的人走了,现有的6个医生没人会用B超仪器,卫生院的B超只好闲置在那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医学技术发展很快,原来在学校学的那一点东西根本不够用,而现在的病人要求很高,有很多人得了病就在网上查相关的治疗方法,比医生知道的还多,医生常常被病人问住,失去了病人的信任。

  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传成对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深感忧虑。他说,设备、房子都能在短期内配齐建起,而医疗团队的培养和形成则至少得3年~5年时间。如不出台强有力的激励措施,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基层,人才缺乏必将严重阻碍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才“贫血”却仍在“失血”

  在郧西,医疗人才都遵循着这样的流动线路:乡里的想办法往县里调,县里其他医疗机构的都想往人民医院调,人民医院的医生则往市里、省里或沿海地区的医院调。不得已到县医院工作的年轻医生工作也不安心,想尽一切办法考取研究生走人。

  原本就普遍缺乏高技术人才,医疗机构处于“贫血”状态。而较差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又使农村医疗人才外流严重,“贫血”的县乡医疗机构仍在“失血”,人才缺乏状况进一步加剧。

  郧西县人民医院是全县工作条件相对最好、医务人员收入相对最高的,但仍没摆脱人才不断流失的局面。近年来,这家医院每年调出3~4人,近5年考上研究生的9人,调出的人员大都到了沿海地区的医院,基本上都是医院的骨干。

  “待遇差距太大了。”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乐功芳1990年从郧阳医学院毕业后就进人民医院工作,现在是副主任医师,每月工资收入为1500多元,扣除公积金和各种保险,每月领到手的只有几百块钱。乐功芳告诉记者,她在十堰市三级医院工作的同学,同样职称的工资每月能拿到5000元以上。郧西到十堰只有几十公里,市级医院与县里医院差距就这么大。她当着医院院长的面毫不隐讳地对记者说:“有机会我也会考虑调走。”

  王传成对人才的“金贵”深有感触:“2006年,眼科一位副主任医师调走,结果医院眼科专业就垮了。后来从外面借调了一人,用了3年时间培养,才慢慢将科室恢复起来。”

  乡镇卫生院更难留住人。安家乡卫生院5个40岁左右的业务骨干“借调”到县医院后,不管县里有没有编制,就是不愿回来。

  郧西县县长冯安龙说,近几年来,郧西流失了近60名业务素质较高的医生。为了将20多名医疗人才留在县医院,郧西县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副高以上的医生发放地方津贴。医疗人才尤其是高素质医疗人才在大城市有很高的收入,如不出台有力的措施,人才外流的局面难以改变。

  新医改带来新希望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医改新目标孕育着新的希望,人民群众将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也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基层医院发展的新机遇

  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随着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在不断增加。去年,郧西11个乡镇卫生院和25个村卫生室被纳入了中央扩大内需卫生建设项目,项目资金达670万元。这些单位正在利用这些资金改善就医条件。

  记者在郧西县调查发现,得益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立,群众就医意愿明显上升,各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和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住院病床不够,加床现象比较普遍。

  据介绍,1999年至2006年期间,由于病员少,郧西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月工资在两三百元左右,个别乡镇只有100多元,卫生院处在“关门走人”的边缘。乡镇医务人员自动脱离单位,开办个人诊所,全县一下涌现了98个诊所,平均每个乡镇有四五家。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医疗机构普遍业务收入增加,目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

  可以预见,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不断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呼唤保障医疗投入的体制和机制

  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历史欠账多,基础薄弱,推进其快速发展绝非易事。邓祥根说,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政府投入已形成共识,但到底如何增加投入,新医改方案并不十分明确。新医改方案只是原则规定:“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的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基层的医务人员担心,如果投入的责任只落到地方政府头上,而地方财政又是穷财政,那么投入就会落空。

  邓祥根说,这个担心是有根据的。2003年非典防控、去年的手足口病诊治,花了15.6万元,最终也都落在县级财政头上。郧西县财政拿不出钱,只好要各单位和个人捐款,才填了“窟窿”。

  邓祥根认为,医疗卫生投入分级负担一定要很明确,同时还要考虑各地的贫富差别,对困难地区要加大中央财政扶持力度,以免政策落空。

  从郧西县情况看,卫生防保机构都已落实经费投入,人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而县乡医疗机构还在“自收自支”,无人头经费,无设备、无基建经费,医院生存和业务发展普遍面临困难。县财政以前每年只预算70万元卫生事业发展费,医疗机构靠县级政府投入根本无法保障正常运转。

  目前,一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国家项目建设,正在迅速升级换代“达标”。基层医务人员对此欢欣鼓舞,但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基层医疗经费投入。

  多种形式解决人才空心化问题

  医疗的核心资源是人才,而优秀人才更是稀缺资源。目前,县乡医疗机构初步解决了“有人看病”的问题,但要满足群众的就医新期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就必须出台措施加快人才培养,为基层医疗机构解决“缺血”问题。

  记者与一些基层医务人员座谈,发现他们普遍渴望业务进修,但苦于没有机会。

  县中医院外科副主任吴海新2003年曾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进修一年。他说,进修对提高业务素质很有好处,但进修期间每月仅发180元生活费,经济压力太大。希望国家能在提供更多进修机会的同时,给予必要经费支持。县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主任乐功芳也表示,动辄数千元的进修费,对负债运营、经费短缺的医院是个不小的负担,医生们是想学又不敢去学。

  县长冯安龙说,人才缺乏是农村医疗面临的最大问题,“房子建了,设备买了,能看病的医生越来越少了。培养一个医生得六七年,七年以后优秀的又走了”。对此,邓祥根建议,可尝试多种形式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一种是业务进修,选派医生到上一级医院进修,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措施,应尽快落实。二是定向培养,过去定向培养人才的做法应不断完善,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留得住、用得着的人才。三是推行医学院校毕业生下基层计划。现在有选调生、支教生、大学生村官等各种大学生下基层的措施,卫生部门也应采取措施引导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周甲禄黎昌政魏梦佳)
(责任编辑:张勇)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邓祥根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