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群安:
下面我们请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田向阳介绍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反应情况。
田向阳:
各位好!我想简要的回顾一下公共突发事件,我们国家的公共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我们对公共突发事件并不陌生。比如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剂泄露事件造成死亡200多人。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短短几个月,有29万人发病。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800多人死亡,此后美国又发生了炭疽白色粉末生物事件,这在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感染,但是最后查实没有一例真正的炭疽感染。02年在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这是人为造成的,造成42人死亡。02年俄罗斯莫斯科东南去轴承厂文化宫人质被劫持事件,这在当时也引起了国际关注。俄罗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人质事件,恐怖分子是32人,现场被打死30人,这是当时的图片和场景。95年在东京奥姆真理教地铁投毒事件令人记忆犹新。
发生于我国并被全球关注的,就是去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北川常住人口2万2千人,只救活4千人,这是一个重大事件。02年到03年SARS改变了我们对疾病的看法,也改变了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它不但影响了我们的健康,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今天要向大家说的是面对这么多的突发公共事件,公众究竟有什么反应。大家可以看到公众最直接的反应,马上戴口罩,避免感染。紧接着出现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在遭受意外事件时的心理应激反应,这个时候心理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出现三个情况,一个是认知障碍,对事情失去正确的判断,如认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一切都完了,甚至失去理智。第二种是情感障碍,如紧张、焦虑、沮丧、抑郁,这个发生的情况比较多。第三种是行为错乱,比如说逃跑、抢购、自杀、伤人。这些群体性心理危机事件会引发社会动荡,比传染病本身的危害还要大。
心理危机事件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传染病爆发流行等引起的紧张、恐慌和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
面对公众的不良反应,面对这些心理危机,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干预的目的是使危机症状平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干预原则是社会上一定要有心理危机干预的团队。另外要明白一点,并不是所谓的危机症状,紧张、恐慌都是有害的,恐慌是有害的,一定的紧张状态可以促使人及时采取措施。心理危机与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社会阅历、心理承受密切相关,不同的人能够承受不同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干预只是协助患者,战胜心理危机最重要的是靠患者本人。
传染病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社会学因素、环境因素和一些行为因素。我们控制传染病三大武器就是,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这是非常清楚的。传染病的危害性决定于它的传播可能性、速度。公众怎么认为这个事情严重,一个是信息来源,第二个是信息的传播方式,还有信息的强度、实际危害程度。
这次流感的出现,H1N1目前来看比较严重,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病例。我系统地分析了传染病流行控制,针对传染病各个环节,我们要采取的各种措施。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措施。
媒体的责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免于疾病和虚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在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正确传播防控知识,引导积极的卫生环境,引导公众保持健康的正确心理环境,应该是媒体的责任。很多时候真正可怕的并不是疾病,而是对疾病的无知。
疾病并不可怕,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疾病,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当前我们不但面临流感、艾滋病、结核病和肝炎等传染病的威胁,同样承受慢性病、意外伤害、精神心理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危害。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更需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所以在出现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我们个人、媒体都要认清自己要做什么。
毛群安:
首先感谢几位专家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介绍。今天这个活动主要是考虑到需要给媒体朋友提供信息,同时我们自己也需要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有一个梳理,对下一阶段在风险沟通方面还应该做些什么。
现在,我的建议是媒体朋友有什么问题可以做沟通,我们专家再做一些探讨,对下一阶段的沟通工作做一些探讨。
记者:
墨西哥那边已经降低了疫情的紧急程度,我们的隔离人员和病例接触者已经解除了隔离,对下一步疫情我们是怎么判断的?
毛群安:
我参加了一些会议,应该说现在我们的专家是在严密的进行关注,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些专家对疫情的分析和意见。现在来讲,专家对疫情的判断有几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一个是病毒会如何变化,这是大家关注的。第二,现在疫情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基于过去在类似情况的一些经验来作出判断。现在专家的判断是目前疫情的传播、病毒的传播力比较强。专家提示,根据过去流感疫情的规律,由于病毒传播范围广,而且病毒在变异过程中,出现变数的可能性很大。变数是往更坏的情况变还是往相对缓和的情况变,现在还不清楚。这个对疫情的判断提醒我们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做好严密监视疫情。对我国来说,还是要防止这个病例可能引发的局部传播。
如果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传染源,我们要做好传染源的控制是第一位的。另外,一旦出现这个病例,我们怎么检测到有没有新发展的二代感染,我们要进行检测,特别是医疗机构对可疑病例的检测非常重要。所以尽管现在没有病例出现,但是我们对口岸的检测依然不能松懈,我们是按照既定的预案在这两个方面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这是我的解释。
记者:
我们一直在宣传,但老百姓一直觉得没有疫苗和可效药。
毛群安:
我们之所以说疫情可防、可控、可治,从我们来讲,首先是预防。只要这个病毒阻止在国门之外,就应该说预防工作就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第二,有了这个病例,但是我们控制了它的传播,没有发生新生的病例,那也是控制了疫情。如果就是发生了局部的传播,我们把疫情隔离在一个小的局部,对绝大多数来讲是有预防的。这同时也说明疫情可控,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效果。
可控方面,从专家对疫情发生的情况来讲,如果及时的服药治疗,会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加大了有效药物的储备。同时我们还有特别的优势,就是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是很好的。昨天中医药管理局也推出了方案,同时他们也在进一步研究病例,通过中医药来治疗。
现在讲可防、可控、可治,我们要从宏观来把握,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病可防、可控、可治就不要重视了。就像最近也有一些观点,既然疫情在别的国家重症也很少,而且还有一个情况是他在发病的前一段就可能传染别人,而且有人感染了没有症状,但也传染别人,这就意味着口岸建议没有意义,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在战略上要做好,毫无疑问有这样的感染,但是我们在口岸上进行检查,把发病的病人及时隔离,这对我们控制疫情非常好。
现在我注意到有些观点是既然口岸不能完全控制,就别控制了,放开得了。所以我想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目前的阶段,加强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监测报告,我们认为是必须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者:
您刚才说到加强药物储备,我们一直在说,那么有没有量化的标准?第二个问题是有些被隔离的人在写博客,或者在网上实时发布生活情况。您是怎么看的?如果真的发生了感染,他们是不是也可以直接的记录个过程?
毛群安:
第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对药物储备在联防联控机制中就有物资保障,储备的物资不仅仅是药物,包括预防控制所需的各类物资。我们国家的储备,包括储备达菲类的药,它的储备量都是动态的。第二,这是由负责工作的部门根据专家提供的建议和我们相关部门提供的建议来进行物资储备的。所以这个数字我个人理解为什么没有公开,就是因为它是动态的。
第二个问题,我也在网上看到被隔离人员写的接受采访的事,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我觉得公众也会对这个事很关心。他们写的一些东西如果公众看了,这可以说是风险沟通中一个很新的内容,等于公众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提供的一些信息,可能其他的人看了会记住一些建议,可能会产生非常好的作用。
记者:
如果真的有周边的人发生了发热的现象,他们会如实的记录吗?
毛群安:
可以。这不光是发到网上的问题,发不发网他可以选择,但是出现症状要及时报,这不是医护人员选择的,这是必须的。在预防控制传染病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第一我们要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我们还有保护责任。如果你处于危险之中,可能有传播别人的危险,那么你要采取措施,并且及时的告知专业机构来采取措施。我想我们应该提醒他们这样做。
前几天我们公布了信息以后,有的人看见以后,主动到这个机构说我坐了这个航班,其实通常是我们主动和他们联系,但是他能来联系我们,我想是对我们是极大的支持。当时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找到这些人,可以说对全国那么多省的疾病预防控制同志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时间紧,而且有的人的信息中身份证登记的地址和住址不一样。所以当时卫生部发了那个告知以后,我们就是希望他本人或者家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这个时候,早一分钟,比如这一分钟他见了家里人,实际上他就把风险首先带给了自己的家人。如果家人知道了,及早的控制,首先是减少了自己家人被感染的风险,然后是周围环境被感染的风险,所以这是公众自己的社会责任。第二,也是保护他及他的家人的责任。
记者:
墨西哥官员指责我们对公民进行隔离,我们隔离的墨西哥人,是和发病者在一个航班,还是除了这个航班之外的所有墨西哥人都要隔离?
毛群安:
我们国家已经发布公告,把甲型H1N1流感作为乙类传染病,同时作为口岸检疫,这个病的警戒级别和SARS等一样,这就意味着来的乘客通过航空机构,如果有发热等症状,通过检疫部门认定他是可疑的或者带病毒的人员,就要采取医学观察手段。在这个问题上是一视同仁的,而不是针对墨西哥人。假如他是中国人,他从墨西哥回来,他现在发烧,或者坐在他旁边的人发烧,那么他都要进行隔离。这是我们必须采取的口岸检疫措施,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口岸阻止疫情传播非常重要的一点。
如果谁有这样的情况,他应该理解配合。我们也向驻外使领馆汇报这个事情,我们讲我国按照我国的检疫要求,对这个疾病采取检疫措施,如果乘客搭乘机场或火车等到中国来,我们口岸会进行隔离。这个强调的是一视同仁,绝不是针对哪一个国家。
记者:
有专家提到公众的心理状态很重要,我想请专家再谈一下目前的形势下,公众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如果心态不好,对防御疾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毛群安:
公众所在的地区有没有病例,有没有传播的疫情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公众的反应,过度的敏感和不在意两种极端情况不利于疫情防控,也不利于他自我防护。所以我们建议在合理的范围内采取科学的方式更好一些。
我想公众一个是要关注对疫情的研判,随时关注我们所提供的自我预防措施,现在来看,过度的敏感和恐慌是不必要的。
记者:
那个诊疗方案现在还在修订吗?
毛群安:
我的了解是在做进一步的修订,包括预防控制方案,因为随着我们对病毒、疫情的情况分析、研讨,不断深入,不断具体,我们随时要调整原来的工作方案。一旦专家组最后确认定稿,我们会及时公布。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