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和佳佳骨灰雕塑“生命之花”。 |
骨灰雕塑"生命之花"昨日揭幕。新快报记者夏世焱/摄 |
可爱的双胞胎女儿。 资料图 |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祭 骨灰雕塑“生命之花”绽放
■新快报记者 陈淇铧 实习生 蔡莹
2008.5.12.14:28,那一瞬间的地动山摇,吞噬了8万多个无助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一对花样年华的孪生姐妹——琦琦和佳佳。
2009.5.12.14:28,大地震一周年之祭,这对漂亮孖女的生命,在一组雕塑中,得到了延续。她们再获重生,傲然绽放。
昨日下午,广州蓝宝石当代艺术馆一片静谧。
玻璃罩上刻着如下字样,“琦琦、佳佳2008.5.12,生命因脆弱而美丽,我们因灾难而坚强,献给所有热爱生命的人们”。
是的,这朵“生命之花”,就是用双胞胎姐妹的骨灰精制而成的——国内首例骨灰雕塑。柔嫩的花蕊,从花瓣缝隙中顽强地向外生长,似乎有点违背常规,不过,制作者舒勇解释,这是他有意为之,象征着从地震中扩散出来的无所畏惧的生命张力。
骨灰,如何变成塑像呢?舒勇介绍,先要将佳佳和琦琦的块状骨灰,研磨成为粉末状;再将这些粉末掺进陶土中,塑出“花朵”造型,最后通过高温烧制成型。“这样也符合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心理”。
舒勇说,他一共创造了三朵“生命之花”。两朵大的,一朵将捐赠给四川地震博物馆,另一朵将捐给国家博物馆;那朵小的则要留给遇难小姐妹的父母亲,“它就如同一张照片,摆放在案头,看到它,他们就看到了自己的女儿……”
昨日,琦琦、佳佳的父母并没有来到“生命之花”的揭幕现场,这让舒勇有些遗憾。
但是当舒勇将“生命之花”的图片用手机彩信传给孖女的妈妈赵德琴后,他得到这样的回复:“舒老师,照片已收到,我很感激,也很感动,连怎么给你写信都不知道。向所有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们表示衷心祝福;祝愿天下所有的人们家庭美满、幸福、平安!大震有大爱!”(编者略有改动)简短的话语透露着一位在地震中遭受巨大创伤的母亲的坚强和伟大,让在场人们动容不已,肃然起敬。
对话主创人舒勇
骨灰雕塑让生命重生
记:很多人批判你拿骨灰开玩笑,不尊重生命。
舒:实际上在我的创作中,骨灰是生命密码的直接载体,是对死难者最大的尊重。其本质跟传统的火化、天葬和海葬并无不同,只转化了保存念想的方式,远不是丧葬文化革命那么简单。如果我们对生死有一种新的态度和认知的话,那为什么我们不能用骨灰做“生命之花”来祭奠罹难者?这种方式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我们未来处理骨灰的方式呢?我只是用艺术品的形式,让生命再获重生。
记:世人对你的抨击,没影响你的创作?
舒:别人怎么说我,我都有勇气去面对。但当人们把冷漠和敌视的目光,转向佳佳、琦琦的母亲赵德琴时,我就无法再无动于衷了。这让我的创作中断很多次,持续了近一年才完成。
记:赵德琴女士受到干扰?
舒:是的。我用佳佳、琦琦的骨灰做雕塑,这让不少当地村民无法接受。去年当赵大姐把双胞胎的骨灰交给我后,先是某部门将不是理由的“理由”将她手中的剩余骨灰没收,后来她又受到不明人士的袭击、跟踪。一连几个月,她一直处于极度惊恐之中,多次想自杀……赵大姐的遭遇让我很自责,我曾经想停止“生命之花”的创作。直到今年3月,赵大姐告诉我她已经没事了,恢复正常生活了,并鼓励我一定要把“生命之花”完成。
新闻回顾:妈妈献出双胞胎女儿骨灰塑生命之花(图)
新快报讯(记者 陈琦钿)自6月中旬当代艺术家舒勇提出想用地震遇难者骨灰创作“生命之花”,以纪念汶川大地震的雕塑方案以来,这一艺术构想至今备受争议。誓将创作进行到底的舒勇能成功吗?记者了解到,在灾区屡屡遭拒碰壁的舒勇,在萌发“退堂鼓”的那一刻,却意外收到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双胞胎女儿的妈妈的电话,这位坚强的母亲决定将爱女的骨灰,捐赠给舒勇塑造“生命之花”,觉得“这是女儿一个最好的归宿”…[详细][陶艺师傅曾拒绝施工]
同城报道:专访双胞胎父母
双胞胎女儿走了父亲没了攒钱动力 曾一度反悔
信息时报讯 (记者 胡非非) 昨日,骨灰提供者——双胞胎女儿琦琦和佳佳的父母裘章荣、赵德琴夫妇因故未能到场。今年4月,信息时报记者赴四川采写地震一周年专题,在都江堰采访了这对夫妇。
为了陪妻子放弃高薪工作
裘章荣现在都江堰二环路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帮人看工地,每月工资900元,不过所有的工钱要到年底才能一起拿到。他平时吃住都在工地上,妻子赵德琴抽空会去工地上看望他一下。这份工作是今年3月一个亲戚帮忙介绍的,震后他从上海回来后,一直在聚源镇的家中赋闲。他之前在上海打工时的老板向他许诺了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希望他回去上班,他没有答应。
裘章荣拒绝上海的高薪工作并非惧怕辛苦,而是觉得赚钱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意义。震后,他对金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平常,他身上至多揣着几十元钱,那是他的生活费和香烟钱,他对生活没有较高的要求,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现在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也不过是他打发无聊时光的消遣。
认识裘章荣的人都说他变了,换成地震前双胞胎女儿还在读书的时候,他会玩命干活赚钱。现在女儿没了,他再也不想那么辛苦地攒钱了。“我现在想通了,赚一分(钱)就吃一分(钱),不想以后的事。”他说。
此外,裘章荣之所以不愿再次远走他乡打工,也是不放心妻子赵德琴一个人在家,女儿没了,妻子孤苦一人,需要有人来陪。他强调,妻子在哪里,他就在哪里。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