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综治基层基础
本报记者 郭宏鹏
“泉港是个好典型,你们应该好好宣传一下。”当记者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委政法委时,快人快语的综治办主任王育琪介绍说,泉港区委政法委通过建立预警预报机制,依托综治服务中心,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9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泉港区委政法委采访。
关口前移要靠制度先行 泉港于2000年12月设区,地处湄洲湾南岸,共辖6个镇、1个街道、1个国营盐场,常住人口36.9万,是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随着经济发展,泉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涉及旧城改造、土地征用、劳资纠纷、企业技改等新类型矛盾。如何有效就地疏导、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群众包括外来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成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着力解决的大事。为此,泉港区委政法委探索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预报机制,充分发挥平安中心户长和综治协管员的作用,及时收集信息,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进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真正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
泉港区综治办主任庄向阳告诉记者,现在泉港每个村都建立了治安信息员队伍,实行每日排查和“零报告”制度,一月报一次,遇到可能引起械斗、集会、上访的群体性矛盾,村里解决不了的,要做好稳控工作,并及时上报协助解决。此外,区、镇两级每月都要召开综治例会及每季度社会稳定和治安形势分析会,及时分析矛盾纠纷形势,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受理,然后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解决。
为了进一步完善预警预报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目前泉港7个镇(街道)全部成立了综治服务中心,该中心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与老百姓接触密切的单位组成,实行集体办公,统一设置服务窗口。按照“党政领导、综治牵头、主体不变、分工负责、联合运作”的原则,中心统一受理来信来访、矛盾纠纷;统一分流事件的处理单位;统一协调疑难案件的办理;统一监督办案过程;统一信息反馈和台账归档管理。
庄向阳说,建立综治服务中心的目的,就是变被动调解为超前预防和积极调解,实行预防与调解结合,标本兼治。工作方式也由原先单纯的说服教育为主,转变为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以经济、行政、教育多种手段。
指导思想、工作方式和工作机制都有了,灵不灵?数据为证:去年以来,泉港在“两个排查”活动中共排查矛盾纠纷856件,调处成功850件,调处成功率达99.2%;排查社会治安混乱地区14个,已扭转面貌14个,排查社会治安突出问题34条,整治成功34条。
综治协管员是治安“稳压器” “不好了,要杀人了。”凌晨两点左右,界山镇界山村综治协管员柯嘉宝家的大门被人捶得“咚咚”直响。
柯嘉宝一骨碌就从床上坐了起来。原来,村里有两个后生小子在酒馆喝酒时与邻村一个后生吵了起来,越吵越激动竟然都抄了家伙要打架。
柯嘉宝赶到酒馆时,只见自己村里的两个后生抄着木棍,邻村的那个小伙子则手拿一把菜刀。双方剑拔弩张,眼看一场血案就要发生。关键时刻,柯嘉宝大喝一声,“都别动,有话好好说!”被柯嘉宝的威势震住,双方都没有动起手来。于是,柯嘉宝将双方拉到一起进行耐心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在柯嘉宝的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
眼下,泉港区99个村(居)活跃着一大批像柯嘉宝一样的村级综治协管员,他们专门负责收集舆情信息和化解邻里乡亲们之间的矛盾纠纷,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也给当地政府减轻了工作压力。
据庄向阳介绍,2006年春,泉港区投入70万元在各村公开选聘村级综治协管员,组成了一支由区综治办直接领导的专职调解队伍。综治协管员不再由村干部兼任,而是从村里有威望、责任感强的村民中选聘,既是综治信息员也是调解员。
与其他地区义工式、兼职的综治协管员相比,泉港推行综治协管员制度的一大特色就是由政府给工资,由财政“养”起来。政府按人均每月400元标准,将综治协管员的工资列入区镇财政预算。这种待遇不仅解决了综治协管员的后顾之忧,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责任心也大大提高。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综治协管员直接参与调处纠纷2572起,调处成功2490起,调解成功率达98.36%。
“现在,村里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快便能反映到综治协管员那里。经过综治协管员及时调处,各种苗头性、隐患性的违法犯罪得到了及时制止,把好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成为新农村平安建设的"稳压器"。”泉港区委政法委书记肖庆聪对综治协管员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警铃入户”让群众心里踏实 小小的警铃,竟然让一个远近闻名的综治“后进村”由乱到治。
界山镇界山村是一个大村,有5400多人,与仙游县交界,毗邻工业区,人口流动大,治安情况比较复杂。5月15日,记者在村民柯合坤家的墙壁上看到一个“智能性十户联防报警器”,只见他轻轻一按,警报声顿时响起,不一会儿,便有邻居赶到他家。柯合坤告诉记者,镇里给村民家安装了无线电遥控警铃,每10户为一组,每一小组设一个中心户长,而每个警灯对应的是各家各户,只要一家有事,一按报警器,其他9户同时会发现红灯闪烁,并能听到警铃作响,大家就会立即采取措施实施救助。
“别小瞧了这个报警器,它让我们村的治安状况好多了。”柯合坤说,以前村里小偷小摸现象时有发生,丢鸡丢鸭是常事,甚至有一个晚上全村被偷了8头大黄牛,但自从今年1月份装了警铃后,他还没有听说哪一户人家遭偷了。
界山镇分管综治的副书记庄俏忠说,“警铃入户”是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综合治理部门、公安机关和各乡镇调研创新机制并实施的。今年1月,区里率先在界山镇界山村等进行“警铃入户”试点,入户盗窃等刑事案件随之大为减少,甚至出现发案率为零的好现象。
记者了解到,“警铃入户”不但可以达到警民结合、群防群治的目的,还可以解决“空巢老人”生病求助、调停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等难题。现在“警铃入户”工程已在全区推广,像沙格边防所还给养殖场、小型企业和沿街门店等容易发生被盗的场所安装警铃,只要出现异常情况,轻轻一按它,不光附近几家邻居听得见,就连派出所也能第一时间得知警情,及时出警。
“"绕营设架,挂铃其上,敌来触之则鸣",这是我国古代史书记载的运用在战争中的警铃,如今它已成为泉港区群防群治确保农村平安的"武器"。”泉港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肖庆聪自豪地说,作为预警预报机制的有力补充,“警铃入户”使得可防性案件大大下降,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今年第一季度群众满意率测评达到96.4%,为近年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