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云南一贫困村百万建小学 校方仍喊穷要拨款(图)

2009年05月28日12:3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彩龙中国网-都市时报
校方列出详细清单
校方列出详细清单

学校的操场正在修建中 记者 杨赋/摄
学校的操场正在修建中 记者 杨赋/摄

  “陆良县雨古小学现无教师宿舍、操场,无水喝,学生最远每天要跑20余公里……希望上级政府部门关心支持解决!”此前,本报记者数次接到此般“叫穷”短信。26日,实地走访发现,这所刚花费上百万元建起的小学,条件远超云南很多地方的乡村小学。

  早在半个月前,大山深处的雨古小学及当地村委会就委托中间人吴先生向都市时报报反映,特别提出该校条件恶劣,之后称:“全校师生渴望有水喝,有一个操场能升国旗、做操。

  初步核实中,反映者没提到新建的教学楼,只一味诉苦称,师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教学。

  记者26日前往查看。在距陆良县城数十公里的地方,一处山坡中,一所崭新的小学出现在视野中,教学楼前有一块狭长的简易操场,旁边还有蓄水池和一小栋老师生活区。

  这与短信反映的颇为不符,这是为什么呢?

  从陆良县教育部门了解到,雨古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48年的高寒贫困农村小学。此前,校舍为泥瓦房,飘摇破败,一度被鉴定为“D级危房”。此后,学校和乡政府向上级部门反映,终于获得重建批准。

  2005年,由国家、省、市及陆良县筹集了95万元,重新选址建设了一栋全新的3层教学楼。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支持,捐了部分款项。

  2006年3月,包括装修和设施配备,花费上百万元的雨古小学建成,其建筑面积达1125平方米。配套设施包括简易操场、男女厕所和教师生活屋,还有一个封闭水池。

  新建成的教学楼满足了这个贫困地区的学生求学需要。相比原来的泥瓦房,新建成的教学大楼在好些村里人眼里堪称“豪华”。

  新的小学建成后,校方和当地村委会并不满足,一直向上级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叫穷”,并列出详细清单及所需金额。

  从陆良县政府部门了解到,身为农业大县的陆良县因工业缺乏,事实上一直是“财政穷县”。面对一所村级小学动辄100余万元的“请求”,相关部门领导曾表态无力满足。

  针对学校运动场的缺乏,此前陆良县体育中心承诺给雨古小学1.6万元,该校校长邵自清称:“至少需要3万余元。”如今,该操场已在建设。

  实地调查发现,该校学生离家最远的2至3公里,每天都要往返家里4次。三年级学生伍军(化名),是该校离家最远的学生之一,他称未觉得累,每天都习惯了。只是因为缺水,有时要从家里带一些水喝。

  如今,雨古小学只有1至4年级,共76名学生,平均每班不足20人。而学校预计2015年的办学规模为:学校学生人数为102人,班级数5个。

  也就是说,政府和社会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教学投入达人均1万余元。

  据了解,2008年云南省人均预算教育经费约为600元。那雨古小学100名学生却享受100余万元的投资,应感到幸运。然而,走访中,该校老师和当地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始终在称:“还缺操场、老师宿舍、语音室……”

  事实上,该校9名老师在教学楼内使用了3间教室作为宿舍,至今还空余数间。 为争取资金,该校还曾向“日本云南联谊协会”申请20万元的申请项目援建,至今没得到答复。此外,该校还向另外的民间组织要钱,对方到实地看过后没答应。

  专家:“叫穷习惯”不提倡

  从事社会学教育的王砚蒙认为,这种行为有可以理解的一面,比如要钱的总体目的是建设学校。但这也是一种在我国基层广泛存在的一种“叫穷习惯”,不单在教育领域存在。他们往往不顾国家和社会的财力现状,一味考虑自身的过度需求。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一种“等、靠、要”的思想, 用一种弱势的心态博取别人同情而达到诉求目的,并不值得提倡。(都市时报 记者 张友平)

(责任编辑:肖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