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永乐年间石寨保存完好 欲建艺术家创作基地(图)

2009年06月05日07: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现代文明来袭

  2007年6月,英谈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保护局列为全国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许,从其受到重视之日起,这个躲在太行深处的山寨就很难再回到从前,“现代文明”接踵而至。

  今年4月中旬,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评审暨旅游协作论坛上,邢台县委决定重点打造英谈知名品牌。一个计划是要开发旅游纪念品,主要是开发石雕木雕、藤编柳编制品、绿色农副产品等系列旅游纪念品以及书画、音像、摄影等文化产品。

另一个计划是打造“中国英谈国际艺术家创作基地”。据悉,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有中央美院、天津美院、中国画院等艺术学院的师生来英谈采风、创作,络绎不绝。这些都是开发英谈的有力佐证。“要以书画家入驻为先导,影视文学跟进,利用现有的集体房屋和控权的闲置房屋,建立艺术家工作室,逐步建设艺术展厅和会展中心,争取用5年-10年的时间,把英谈打造成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书画创作、研究、交流中心。”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已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协达成合作意向,并与俄罗斯、英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的油画家建立了稳固的联系。另外,还将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让山区每户群众参与进来,实现全民创业,共同致富。“20年来,我们对古村落所做的一切,发掘、保护、研究、开发,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无论我们如何追赶,都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古村落价值兑现的期待,也无法满足古村落本身的发展需求。”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卞百平对于古村落有着更高层面的解读,“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今天的古村落也已经受困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无法更好地传递文化内涵和历史的信息,漫长的历史尘封造成古村落特有的幽闭性和神秘性也因此荡然一空,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今天的古村落,不再是一个保护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经营与发展的问题了。”

   悄然改变的村庄生态

  记者实地走访中,车刚行至村口,就被几个山里人打扮的妇女拦住,原来这里也是要收门票的。陪同我们的一个老同行摇下车窗,说了句什么,妇女们便让开了道。“以前来过几次,并没有收费一说,看来现在的确是来的人多了,可以发展旅游业了。”同行的不无感叹地说。

  热情好客的千年民风也在渐渐变化。在一农户前,当记者问是否可以进去近距离参观时,竟然遭到拒绝,还有了犬吠声。“原先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对于陌生人的进入,他们经常淡然自若,你可随便出入。”

  开发可以给村民带来经济上的收入,难道不好吗?“不好,受益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村民不仅不会受益,反而会因为城门的打开,带来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村民们告诉记者。

  对于古村落的运营,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卞百平认为,“这是非常有创意和富有挑战性的一种经营。将是对文化、对环境、对土地、对房产、对文物、对产业、对产品等资源的一次激活和整合,是一种将文化和产品巧妙结合的经营方式,也是一种将历史和现代延伸包容的经营方式。”他同时提到,“古村落的历史风貌与历史文化又如何能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延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我们的未来社会保留一份不可再生、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运营也好,保护也罢,作为受益主体的人恐怕终究都不应改变。临别英谈,狂风骤起,记者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问题:“躲在大山深处的英谈,你那高高的石墙能抵御这现代文明的‘烈风’吗?”

[上一页] [1] [2]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