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成都公交事故引多城改造 安全意识无常态仍危险

2009年06月12日11: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央电视台

  本栏目记者 刘楠:

  你好,董倩。

  主持人:

  我们知道现在成都市还有包括其它各个城市,都在对公交车进行大规模的改造,那改造是不是意味着就是改造之前的车辆设计是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的?

  刘楠:

  好的,是这样的董倩,其实这也是我这几天采访中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在昨天,我特意去了前面片子里我们提到的9路车的生产厂家,成都客车公司,其实也是想去求证这个事。其实我本来特别担心他们会不接受我的采访,但是没有,就针对这个问题那里的工作人员是特别爽快地接受我的采访,而且他们还拿出了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就正好是关于公交车的国家标准,然后文件一个呢是叫做《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还有一个叫做《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我就特意对照这个标准,发现比如说上面对于公交车的车窗和车门都是有具体标准的。但是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个标准它不是唯一的,而是二选一的,比如说大家特别关注的公交车的车窗问题,《规定》里说,可以车内车外打开的窗,比如推拉窗,或者是,中间还写到一个“或者是”,采用封闭的钢化玻璃,并且在旁边配备有安全锤。而对于车门,规定也是或者,它说或者可以是从车内开启的这种装置,也可以是从车外开启的手动装置。就是说它的标准不是唯一可以选择的,而是或者这个,或者那个。对照这次大家关注的出事的9路车,像它采用的全封闭的窗户,还有以及从车内的装置,从这次事故来看是不利于逃生的,但是我们对照这个标准发现它又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主持人:

  刘楠,你看,刚才你给我们呈现出了两种,就是二选一的选择,那在你的采访中你是否发现,有人选了这个,有人选了那个,因为我们现在好像看到的更多的车还是选择的是封闭的钢化玻璃,这是窗,然后门似乎没有人选择是从外面开的门。

  刘楠:

  对的,你问的这个问题特别好,其实这个问题我也向公交制造的业内人士请教了,我说为什么像这次9路车的车,采用的是封闭的车窗,是车内的开门装置,然后他们跟我说,其实这次9路车封闭车窗和车内开门装置,可以说是行业内的一种不成文的统一的做法。也就是说,其实大多数现在的公交车的生产厂家都是这么做的,然后大多数都是用封闭的玻璃窗,为什么这样呢?有业内人士给我分析,他说了这么几个原因。

  一个说是由市场材料供应链条决定的,现在大多厂家都用钢化玻璃,那么这个市场链条就决定像这样的市场材料就更加充足,也更好采购。还有一个是美观的效果,大家可以看出来,像这种全封闭的车窗,看起来会更加蒸汽一些,干净一些。另外还有像车内车外开门装置的问题,9路车这次事故的车辆是从车内开门装置,那为什么不是车外了呢,有人说除了刚才说到的两个原因,还有一个防盗的原因。如果在车门外就能用手动装置把门开开的话,就有一个被盗的问题。所以说这次公交车改造,2000多辆空调车回炉改造,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就想了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就是安装一个小锁,白天我运营的时候,把这个锁打开,然后晚上我停运的时候,就把这个锁给锁上,这样就防止这个问题。

  主持人:

  还就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坐长途的客车,或者我们坐飞机的时候,都知道有一个强制性设计的安全出口、安全门,在公交车上,有没有这样的强制性的要求?

  刘楠:

  这个问题我也问了一些相关人士,我也观察了一些车,我还特别查了相关的文件,发现没有这种规定。

  主持人:

  好的,谢谢刘楠。

  刚才我们从记者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标准出现了二选一,当强制性的标准出现了或者这个或者那个的时候,后果看出来了。

  白岩松:

  你有没有在这件事情发生了之后心里会有这样的一种很无奈的感慨,如果要是一个很糟糕的特传统的公交车反而更好,窗都是开着的,甚至有的窗户是没的,然后那个门破破烂烂的,如果真是那样一个特别古旧的公交车的话,可能不会死这么多人,甚至死的人非常非常少。但是现在就正处在两种标准转化的过程中,所以会看到,更何况我们很多部门提供的标准又不统一。我们说载客量的问题,《交通安全法》里头明确规定,客运的车辆要安全车核定的人数来决定,比如说9路汽车,生产厂家原来有的铭牌后面是80多人,比如说85个人。但是按照另外的一个标准,就是刚才刘楠说的另外的标准,就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只要每个人不少于0.125平方米就够了,就是一平方米可以挤8个人。9路车挤进109个人也不违规,执行哪个?一个是《交通安全法》,那要按铭牌来,只能80多人,这是严重超载。好了,如果按另一个标准算,109个人,实际他们车里120人。即使这样的话,还有第三个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加引号的,完全无形,公交车在全中国的哪个城市跑,乘客要上去的时候,你拒载试试,他还要上的时候,你拒载试试,人家会告你,你的司机和售票员拒载,这是现实生活中一种无形的法律。所以这个转变时期真的很痛苦。

  主持人:

  那这些标准的矛盾,按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因为我们看,依照国家质检总局出台的其中一个标准是1984年就开始使用了,20多年的时间了,到今天一定要事故出现了以后,才带出这些标准。

  白岩松:

  我们都在关注,其实那天我一直在听新闻发布会,当听到新闻发布会的两件事情的时候,好像觉得一下子,最希望得到的一个结果得到了,一个就是它的油箱里的油其实并没有泄漏,那你就会明白,这可能是携带另外的可燃品上车,现在基本上确定了这一点。第二是听到,现场有三个安全锤,那么这样的话,外界的谴责之声马上就少了。

  可是当我听完之后在想,即使真的安全锤也在现场,为什么没有使用呢?你觉得即使确立了标准,我们就能把它使用得很好吗?

  主持人:

  刚才短片里有一个细节,你注意到了没有,就是司售人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他是用那个空间很大,他需要胳膊论圆了以后才能打破那个玻璃,车上120个人有这个空间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