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学者建议政府叫停养老改革试点:知识界最受伤

2009年06月15日00:4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公务员是“攀比的参照系”

  “实行阳光工资后,各地事业性质人员收入已远落后于公务员收入,其整体收入顶多能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线。

”戴敏指出,此外,一些国有企业“搞活”后,工资“猛涨”,尤其是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供水、石油、银行等某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更是“高的惊人”。“而我们一辈子都在平均线上,退休后向低看齐,显然让人难以接受。”

  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事业单位和企业人员的养老金都主要由政府财政支出,企业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并无太大差异。为了摆脱越来越沉重的养老负担,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退休职工“双轨制”,即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维持原有的财政养老制度,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则施行企业和个人按比例缴纳养老费的改革。

  “对公务员来说,改革没有预期,自然是事业单位攀比的参照系,而改革设计者——公务员群体本身未能成为改革的对象,致使公众对改革所能达致的公平性产生疑虑。”戴敏表示,合理的改革方向是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养老制度,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标准,使之向事业单位员工看齐,进而向更完善的公务员看齐。

  “我国的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具有超出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道德水准、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当然也就不应该享受与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不同的待遇。”戴敏认为。

  不少专家认为,此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人员多、范围大、政策性强,由此引发各种利益观念的激烈碰撞,并不意外。但由于相关制度设计不公问题长期存在,业已积聚了相当的“能量”有待释放。如果在实践中不加以妥善解决,势必造成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甚至有矛盾激化的可能,对此应有足够警觉与重视。

  三者联动的“双层养老保险”模式

  此外,《改革方案》的出台程序也遭到了质疑。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应事先征求事业单位及相关单位的意见。而这个方案及其试点,事先严格保密,并未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等民主程序。” 程恩富指出。

  对此,戴敏也表示,《改革方案》从制定到下发试点,均未像医改方案那样向社会民众广泛征求意见,就草草出台了。给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新闻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担忧,或将掀起一轮“提前退休潮”。

  因而,程恩富建议,应暂停这一改革试点,立即制定“机关、事业和企业三单位联动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可参照“双层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其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层制度: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养老保险统一运营。在缴费上,要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像企业一样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便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在统一制度内,要保证所有退休人员均享受同等的退休待遇,即机关、事业和企业人员的退休养老金占工资的比例应相同。

  第二层制度:在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外,建立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结构形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基础;第二部分是补充养老保险,是补充和提高。以此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不降低,同时又不造成在统一制度内与企业人员之间的待遇不平等。

  程恩富表示,在上述模式中,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加一块补充待遇,是工作性质所带来的待遇差别,是科学发展和改革中“成果须分享”与“福利须增加”原则的体现,显示出机关、事业与企业三者之间的公平与公正。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并轨统一,因而在统一制度内部不存在原有的待遇差别。同时,由于改革仅是对原有退休金制度的替代,因而并不会增加现有财政支出压力。”程恩富强调。

  权威声音

  人保部副部长胡晓义:

  事业单位的科学分类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提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已经作出的决策,在有关文件里都可以查到。现在所进行的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这个试点只在5个省区开展。

  事业单位的改革是一个综合配套的改革,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的分类是整个改革的前提,现在分类正在进行,也是试点的首要任务之一。

  事业单位是从我们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但随着发展,它的门类越来越庞杂。按照新的分类方法,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实际上从事行政执行功能,应算作公务员或者是参照公务员来管理;还有一部份已经在市场经济当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际上是企业性质。真正的事业单位是从事公益性服务的单位,当然这里边又根据执行公益性功能程度的不同,还可以分成几小类。

  说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春天有一些误传和误解,一条认为改革是为了财政甩包袱;另一条认为改革是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水平。这两条都是误解。无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从来没有削减事业单位投入的安排,只是说根据事业单位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调整投入的机制。所以财政“甩包袱”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说要大幅度降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我认为也是没有根据的。

  现在,事业单位的同志担心自己的养老金水平由于改革而降低,另一方面,企业退休人员也反映待遇水平比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差距比较大。通过国家5年的连续调整,这种差距在缩小,但这个工作还要继续做。6年连调之后,我们还要研究企业的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总之,改革是要让退休人员更好的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也使大家反映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事业同类人员相比待遇差距这样一个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本刊记者汪孝宗根据6月1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整理)

  数字链接

  全国事业单位人数占财政供养人数的80%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事业单位总计125万个,涉及教科文卫、农林水、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工作人员超过3035万人,是国家公务员的4.3倍,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在1990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总额仅为59.5亿元,而目前已远远超过千亿元。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在供养事业单位人员方面,随着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增多,政府的财政负担将会越来越重。国家是考虑到财政压力的因素,才首先从人数最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试点改革。更有人直言不讳地表示,之所以进行此次改革,就是因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高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