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所发表文章被指抄袭,校方调查称抄袭一事虽然属实,但抄袭行为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论文得以发表,非直接责任人。据称陆杰荣为杨伦硕士生导师,曾帮其修改过所抄袭论文,并作为第一署名将论文发表。[署名是否要负责] |
据新华社沈阳6月15日电 (记者王莹)记者15日从辽宁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是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
不过,学校方面表示,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的论文得以发表,非直接责任人。事件的有关细节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媒体爆料
文章抄袭内容占八成
据《东方早报》15日报道,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文章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
延伸阅读:辽大副校长陷“抄袭门” 暴露学界潜规则 (大河报)
辽宁大学党委书记王山认为,这一事件属于学生“拉大旗作虎皮”,可能源于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等压力。陆杰荣并非事件直接责任人,但存在一定“失察”责任,学校将针对此事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发生。
抛开此次事件中的抄袭现象,论文发表的过程暴露了学术界的潜规则。学生为方便在一些核心期刊发表文章署上知名学者的名字,在学界并非个案,甚至几乎习以为常。况且“挂名者”也能依靠论文数量较多,得到评优晋级、争取课题等机会,即所谓“双赢”。
如果没有陆杰荣的第一署名,《何谓“理论”?》在《哲学研究》上发表的机会实在很小。归根到底,这也是一种学术腐败。
教育体制缺陷导致
近年来,各种论文“过度引用”以及“雷同”事件屡见不鲜。从公开报道的案例来看,不但有学生抄袭,也有教授、院长甚至院士涉嫌“抄袭”的案例。
从2008年被严肃处理的浙大院士论文造假事件,到2009年网上热议的东北财经大学“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再到华中师范大学“更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让人不能不心生无奈。
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曲建武指出,“论文抄袭”表面看是学术行为,实则是品德问题。除去学生写作能力低下、浮躁、急功近利等原因,指导和审阅教师把关不严,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姜军指出,“论文抄袭”源于当前教育体制的缺陷:学生为了毕业而写论文;教师为了评优晋级、获得科研立项经费而写论文。时下,学生没有经过实践,缺乏创新思维训练,常常是先定题目再写论文,极易脱离实际,只能通过“抄袭”得来。此外,一个导师同时带十几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精力和体力有限,自然缺乏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和正确引导,由此,学生乐于走捷径也就不足为奇了。
曲建武建议,在打击弄虚作假的同时,积极探索改变教师评价方式的新思路,改变以往“论文为重”的考核方法,侧重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
三位当事人简介
王凌云(一行):1979年生,2006年硕士毕业于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现为云南大学哲学系讲师。
陆杰荣:辽宁大学副校长,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哲学境界与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研究。
杨伦: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006级在读博士生,专业为外国哲学。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