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科学发展创造新天地
走进农村破解城乡统筹难题,走进企业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走进社区破解现实生活难题,攀枝花市东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紧紧围绕“三进三破”这个总体要求,创新地提出了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休闲旅游业转变、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转变、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被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向主动参与城市建设管理转变等“四个转变”,以及全力打造“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思路,勇于实践,狠抓落实,取得了突破性成效。
海韵
今年一季度,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5415万元,区属地方工业增加值6037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280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47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8%、18.2%、15.1%和7.6%。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东区在实践科学发展中,全体领导干部进企业力破“瓶颈”制约、进社区力破现实问题、进农村力破统筹难题。以推进“四个转变”为抓手,以打造中心城区新优势为主题,全力打造“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取得了长足进步。
“实践证明,是先进科学的理念催生出东区的"蝶变"。”区委书记赵勇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
经济指标的增长带来的是老百姓得实惠的大发展。今年1至5月,全区实现新增就业2315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及就业困难对象1121人。辖区内农村零利润医疗服务已全面开展,农村覆盖面已达100%。截止3月底东区超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结束,全区已办理超龄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业务7861人,征收养老保险基金2.97亿元,已享受养老金待遇超龄人员达7861人。
思想解放:破解发展“瓶颈”
破蛹成蝶,理念为先。
面对发展现状,区委为实践科学发展提出了“东区的发展,首先应该是思想的进步”的要求,力破思想樊篱。
“您认为东区学习实践活动应该突出解决哪些民生问题”的“万人调查问卷”应运而生。
很快,208条意见建议摆上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案头。
逐条梳理,逐条对照,逐条研究……当彻夜不灭的灯光映衬出区委一班人欣喜的神情时,工作的着力点逐渐明晰———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推进科学发展、推动灾后重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东区实践科学发展的主题是加快推进"四个转变,打造中心城区新优势"”。
与此同时,围绕“加快推进"四个转变",打造中心城区新优势”主题,东区邀请市级部门及有关专家进行集中研讨,力求在“转”字上下功夫,“新”字上见实效,“快”字上求突破。
借智,调研,决策,落实。
23个调研课题,涵盖了东区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区委书记、区长到基层干部职工,从党员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全民动员,人人参与。
区发改局、高新园区管委会突出项目建设的载体作用,切实加强了项目跟踪服务和协调落实。区经济局大力实施技改和新产品研发,调整产品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区商务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切实抓好社区商业“双进”、放心菜店、放心肉店、万村千乡等民生工程。区民政局以“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创建为载体,指导相关部门单位提升社区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区教育局以破解教育均衡发展与特色学校创建等六大问题为着力点,全力打造特色教育……
一时间,一个深入基层、深入前沿、深入群众的热潮,在东区迅速展开。用区委书记赵勇的话说,“东区的发展事关每一个东区人,只有倾听民声才能集中民智,只有凝聚民智才会科学决策。”
一处处制约发展的瓶颈被找到,一条条破解瓶颈的方案在完善,一个个创新发展的局面被定格———实践科学发展在节点上全力向前,势如破竹。
通道建设:搭建保障平台
“年内,全力推进灾后重建,让零散受灾户重建民房全面竣工;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200万元。”这是东区银江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公开向社会承诺为人民群众所办实事。近日,东区52个部门单位陆续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民办实事多达200余项,并请社会各界监督。
整合四大班子力量抓项目,每位区领导都肩负项目任务;实行项目代办制,对投资商需办的手续及程序全程代理;实现项目问责制,工作欠进度及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向全区通报并接受相应处理……东区把科学发展落实到项目工作中,对“项目推动年”确定的项目进行深入地剖析和梳理,完善和增添超常规措施,集中优势力量展开项目攻坚,奋力推进“四个转变”,打造中心城区新优势。
在东区工业园区,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掌握着“大印章”的各经济主管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纷纷入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零距离”行政审批到“全方位”政策服务,给企业以跟进型“保姆式”服务。企业坐享服务,全力开拓市场,工业发展显现良好态势。
这是东区“百名干部进百家企业”活动的一个真实缩影。
而这一活动的由来,缘于东区发展观念的更新。
从健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行政效能建设机制、干部实绩考核机制着手,东区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为率先发展配干部。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东区选派党员领导干部及时深入重点企业和所有在建骨干项目,现场调
研,全面了解企业困难和问题,随时掌握全区企业发展动态,加大应对策略的研究。
在此基础上,东区启动了“百名干部进百家企业”活动,着力为企业建立五大“绿色通道”———
地企协作绿色通道。成立地企协作办公室,将地企协作列为区重点工作并纳入目标考核,实行督查督办,全力协调处理企业发展中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办税服务绿色通道。简化税务认定手续,在办税服务厅设置“绿色通道”服务窗口,开通绿色通道服务热线电话,为大企业办理税务登记提供“一站式”服务。
项目推进绿色通道。积极招商引资,确保项目落地,支持驻区大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可持续发展产业项目。
原料提供绿色通道。针对大企业对燃料、原料、合金、化工、建材、水电等冶金辅料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区属工业企业,为保证驻区大企业正常生产提供价廉质优的上游产品。
人才交流绿色通道。深入推进与大企业互派干部工作,进一步增进地企了解、沟通,推动地企共建向深层次发展。
“应当说,在金融危机的现实情况下,东区的"五大绿色通道"建设,不仅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诸多的现实问题,更为东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观念支撑。”省内一名经济专业研究
人士分析认为,东区党员干部主动出击,协调解决项目困难和问题,表面上看是工作举措,但核心是理念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绿色通道建设,东区搭建起了政府、银行、企业联系平台,全力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搭建了资金保障平台;促进了攀阳二期、谷田三期、DM生物菌有机肥等三个重点项目如期开工;绿色通道建设,帮助辖区中汇特钢、攀阳钒钛、冰点食品等企业解决了贷款难等融资的现实问题。
观念活,思路新。以“百名干部进百家企业”活动为契机,东区将“项目大推进”工程驶入了快车道。
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东区经过严格筛选、科学论证,确立了以“二街坊旧城改造”、“阿署达运动休闲区”为三产项目代表,以“钒渣处理”、“100万吨选矿厂扩能”为工业项目代表,以“野猪圈养”、“优质咖啡焙炒生产线建设”为农业项目代表,以“廉租房建设”、“炳三区—东区公路”为建筑项目代表的62个重点项目,根据项目性质进行了分级分类,并对每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政策许可、目标定位、存在问题、建设模式、工作要求等具体事项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部署,一个大项目推进大发展、大发展吸纳大项目的新格局迅速形成。
东区,正在创造着发展的新天地……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