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嘉兴76家司法所转型派驻 92%达到C类标准85%达到“省级示范”

2009年06月27日13:4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傅所,我想和你谈谈。”陈国强来了。七十岁的老人,声音洪亮、腰板笔直;往门口一站,近一米八的大个子挡住了投进傅国平办公室里的阳光。

  傅国平是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建设司法所所长。陈国强是南湖区建设街道的“老信访户”。
两人的结识,源于司法所体制转型。

  一年前,建设司法所叫“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司法所”。因为是街道的内设机构,所以没有履行社区矫正等司法行政职能的主体资格。当时的司法所4个部门,才4个人,挤在一间不足12平米的办公室里上班。

  司法所是乡镇(街道)一级的政法组织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保障基层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地方平安的守护神。在嘉兴市司法局局长孙建良眼中,司法所要充分发挥职能,首先要明确其派出机构体制,解决立户立编的问题。

  2008年年初,建设司法所成立,变街道内设机构为司法局派驻机构;以南湖区司法局管理为主,接受建设街道党委的指导和协调。

  陈国强是建设司法所的社区矫正对象。2007年至今,因对案件存疑,他每月两次往省高院递交申诉材料。傅国平成为稳控这位“老信访户”的落实责任人。

  傅国平不厌其烦地解答陈国强的疑问,在生活上努力为他争取救济,终于赢得了他的信任。建设街道像陈国强这样的信访户有十几位,在司法所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

  去年年底,街道出资8万元为司法所置办了办公设施。建设街道党工委书记俞新华说,“司法所是街道党委政府的"门面",我们花钱搞添置,一是应该,二是值得。”

  桐乡市、海宁市财政分别划拨专项建设资金280万元、309万元,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南湖区、嘉善县、海盐县政府则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达到C类标准的司法所给予一定奖励。

  目前,嘉兴市的76家司法所已全部改为派驻司法所,顺利实现了由内设机构向派驻机构的转型。全市派驻司法所中,共有386人,其中司法行政编制人员也已增加至46人。

  沿海宁西山路向东走,在鳞次栉比的楼房后,蓝色背景上白色的“司法”二字格外醒目;中心的司法徽标如同万千广厦间的“定海神针”,宁静而庄重。这就是海昌街道司法所。

  “建立统一的司法所标准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基层司法所的配套设施。在方便老百姓识别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向记者解释设计之初的想法。

  走进司法所,所长室、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职能办公室和调解室、接待室、档案室、会议室及社区矫正教育室、谈心谈话室……站在走廊口,标识门牌一目了然。

  办公室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电话、电脑、桌椅等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公示;档案柜里,各种文书档案排列整齐;告示牌上,工作人员去向、联系电话清晰可见。

  “我们有管理体制、司法所名称、办公室设置等十个统一。”孙建良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司法所在综治平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司法所的形象、职能和地位越来越模糊。老百姓有门难找,有人难辨。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中,要让基层司法所能更为全面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司法形象就必须要规范化、标准化。

  如今,嘉兴市76家司法所中的一半已像海昌司法所这样完成形象标识建设,92%的司法所已达到十一五规划C类标准,85%的司法所实现了“省级示范所”。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