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大爱汇天府

2009年07月04日07:0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记奋战在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一线的援建者

  黄林 张扬 本报记者 周前进

  他们,胸怀大爱,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帮助四川灾区群众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他们,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建干部!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一省帮一重灾县”的统一部署,全国18个对口援建省市,纷纷派出精兵强将组成援建队伍,赶赴四川灾区。


  一年多来,广大援建干部冒危险、顶酷暑、战严寒,奋战在重建一线,帮助满目疮痍的灾区浴火重生!

  援建是政治任务。广大援建干部把它内化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展开工作,最短时间内启动援建工程,帮助灾区人民早日走出伤痛

  数万援建大军先后开赴灾区,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灾区山体破碎、断垣残壁的惨相,还是感到“触目惊心!”

  但这一切没吓倒他们,冒着余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危险,勘察灾情,研究计划,火速部署……援建行动在第一时间全面展开。

  “尽可能摸清灾情,做到心中有数。”安徽省先遣组成员焦山斌深入松潘县重灾乡镇,经历无数次生命危险,11天后,一份详尽的松潘地震灾情调研报告呈报到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桌上。

  东莞援建干部陈林佐、傅晓炜、陈志标,抵达映秀当天,马不停蹄就开始走访调查。在穿越生死线“老虎嘴”时,险被路边一处山体10多块大石头滚落下来砸中……

  “灾区就是我们的家乡,灾区人民就是我们的亲人。早一点把房子修起来,亲人就能早日走出伤痛!早一天把厂房修起来,家乡就能早日重新繁荣!”随着各援建省市的援建计划出炉,援建工作全面铺开。

  崔学选,山东潍坊市援建北川桂溪乡指挥部指挥长。2008年5月28日,崔学选对桂溪乡党委书记廖凯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心热:“你找一块地方,我一个月给你搭好板房,让所有老百姓搬进去。”为了实现这一承诺,54岁的崔学选冒着余震、滑坡和飞石,踏遍了桂溪乡散布在苍茫群山中的18个行政村,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一两点钟……7月初,崔学选离开桂溪乡,赴任北川新县城建设组组长时,桂溪乡的板房已全部建成,老百姓陆续搬了进去。而经常腹痛的他,没有顾得上治疗,最后被确诊为肠癌,癌细胞严重扩散。

  超常的付出,换来的是超常的重建速度。江西将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作为对口援建的“一号工程”来抓,平时要用一年时间的工程,仅用118天便竣工,被称为江西小金速度。

  安县晓坝镇钟福村被茶坪河阻隔,长年只能靠索桥出入,辽宁交通援建者组织人力、机械和资金,加班加点设计、施工,3个月便建成了长70米、宽5.5米的黄羊桥。

  随着“北京奥运速度”、“河北速度”、“黑龙江速度”等一个个倾注着爱心和热血的建设奇迹不断产生,一个个重点援建项目相继完工,灾区人民的脸上又重现希望和笑容。

  援建工程是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广大援建干部以对灾区、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难,坚持援建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把最好的工程留在灾区

  在废墟上重建,其难度可想而知:口音不同,交流困难;习俗不同,口味迥异;道路阻隔,交通不便;条件简陋,任务繁重……但广大援建干部众志成城,克服万难,向党、人民交出一份份合格答卷。

  理县地处深山,林密路险。由湖南援建干部胡祥文负责的农村安全饮水及灌溉工程覆盖全县13个乡镇81个村,要解决3.5万农村人口饮水及4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胡祥文不顾高原反应、环境不适,很快便走遍了理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看到老百姓喝上放心的水,他说:“尽管瘦了5公斤,但是值!”

  重灾区茂县的建筑材料、机具设备短缺,所需材料都得由成都采购供应,最快需3天时间完成。面对“从业20多年来第一次遇到”的困难,山西援建工程指挥部党支部书记兼总指挥闫心坚打破常规,组织人员分头进行熟悉图纸、现场放线定位、施工平面规划设计、市场调查物质材料机具等工作,在现有条件下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最终保证了4项援建工程的全面展开。

  “不能再让同胞处于危险中!”广大援建干部没有因条件恶劣而减弱工作热情、降低质量标准,反而以更高的干劲、更严格的标准投入到工作中,随着一项项高质量工程的验收完工,“江苏品牌”、“山东模式”、“江西样本”等优质工程也因此享誉天府。

  湖北省黄石市援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耀华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盯”字上下足了功夫。对“盯”到的问题,他从不放过:公开销毁一批不合格混凝土空心砌块砖;整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中存在的缺陷或质量隐患;责令施工单位返工、打掉不合格梁柱、更换不合格材料、辞退不合格人员。

  “把每一所学校、医院都建成公众避难场所,把每个项目都建成最安全、群众最放心、最满意的项目。”援建一开始,江苏省援建四川省绵竹市总指挥梁学忠就确立了这样的目标。他协调后方请来了86名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援建的每一栋公共建筑都按九级设防,钢筋、水泥标号、建筑设计都采用他所经历的最高标准。在梁学忠的推动下,大乘村、棚花村等一座座农民小区相继落成,汉旺新镇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孝德新城拔地而起……“江苏援建,让绵竹新农村建设提前了20多年!”这无疑是对梁学忠们的最高评价。

  援建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放眼未来。吉林省援建干部魏火星通过大量的勘察后,与参加援建交通人员研究,并报吉林省交通厅党组同意,制定了交通援建工作总目标:在恢复损毁交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关系到黑水县民生大计的“生命线”——省道万源至阿坝公路(302线)垭口山隧道作为援建的重点项目。

  顾大家,舍小家。广大援建干部把灾区视为第二故乡,把灾区人民视为亲人,自觉克服家庭困难,坚守重建一线,与灾区真情相融,和灾区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

  川渝同根,血浓于水。大灾面前,为了早日修好长达42公里的崇州对外交通要道——“重庆路”,重庆援建项目部全体员工全部都盯在了工地上。项目部财务员王洪军今年5月2日结婚,4月30日晚上他才回合川,婚后第三天,就出现在公司会议上。

  每一个援建者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河南省援建前线指挥部指挥长张国晖,家中80多岁的父亲需要照顾,身患癌症的妻子刚动手术……面对家庭和灾区,他含泪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灾区,成为援建工作人员中在灾区待的时间最长的人。

  在重建一线,到处可以听见夹杂着各种外地口音、有些生硬的四川话,广大援建干部纷纷以能说四川话、熟悉四川风土人情为豪。一年里朝夕相处产生的感情,让他们从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四川人。

  作为义乌市支援青川县板桥乡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的指挥长,张根平要求指挥部工作人员学说青川话。“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老百姓沟通交流。”

  “说方言、懂风俗、熟地图”,是福建援川执勤分队对每一名队员的要求。从去年8月开始,他们利用每周三、六晚上,邀请成都当地中学老师讲四川方言和当地民风民俗,并在民警中开展争当“活地图”竞赛评比活动。一个月下来,很多民警变成了“四川通”。

  在都江堰街头,本地“串串香”有了新顾客——从小口味清淡的上海援建者只要一坐在火锅桌前,便自豪地认为:我也是四川人了!今年正月初一,来自上海市宝山区的对口援建都江堰向峨乡第三批医疗队的6名队员,喝都江堰清茶,品向峨红心猕猴桃,在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家里过春节,队长王平说:“这个春节一辈子都难忘。”

  数万名援建大军,数万颗火热的爱心,汇聚在一起,成了点燃灾区未来生活的熊熊火焰!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