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频出疑现昔日赔钱推地尴尬 国土专家警示地方政府不能成“天价地”帮凶
商报讯 (记者 齐琳)近期,随着土地市场急剧升温,部分开发商的夺地大战日趋疯狂,一个个“地王”由此诞生。为此,国土专家发出警示:“地方政府不能成为‘天价地’帮凶。
昨日,国土资源部在其网站发表了来自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的署名文章《天价地:登场和谢幕》,指出“天价地”可能在未来陷入尴尬境地。
所谓“天价地”,是指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个别稀缺地块出现地价明显高于当时市场价格水平,甚至楼面地价高出周边房价的现象。业界将此形象地表述为“面粉贵过面包”。
以北京为例,从5月21日广渠门外10号地块高价成交,到近日有着国企背景的上海绿地集团以30.25亿元拿下大兴新“地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出现近10块“天价地”。
新一轮“天价地”未来命运如何尚有待观察,但据国土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针对此前数宗“天价地”交易的跟踪研究,专家认为,“由于拿地价格过高,很可能重演此前‘天价地’转让后经常出现的赔钱推地、垂死挣扎的尴尬局面。”
在专家替“天价地”未来出路担忧的同时,“天价地”频现也在刺激着各方神经:购房者纷纷担忧“天价地”将推“天价房”,而拿不到地的开发商则在抱怨“疯狂举牌竞价的背后‘一定有个造成恶狗抢食的制度性原因’”。
对于这种说法,上述署名文章的作者在对“天价地”的个案进行分析后认为,作为个案出现的“天价地”确实对局部区域房市存在一定的标杆作用,它往往成为开发商极好的宣传佐证,再加上媒体炒作,会影响消费者的心理和市场氛围。而地方政府对已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确实从侧面助长了非理性竞价的“疯狂”。
来自国土部的专家认为,“如果开发商没有拿地后调整规划、提高容积率的空子可钻,如果有关部门严格按出让合同规定的竣工时间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予以查处,如果对开发企业的资金门槛不是大幅调低,如果方方面面的监管制度健全完善,至少产生‘天价地’的非理性竞价行为会收敛一些”。
因此,专家建议政府部门应当关注“天价地”现象的存在和演变,特别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特殊背景下,“天价地”现象对开发商、对购房者而言,都存在较大风险。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