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特殊政策”助138万灾区群众再就业

2009年07月20日07:0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钟振宇

  一个集就业服务、社保经办、劳动维权为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7月9日在汶川县城奠基。广东省对口援建工作组负责人陈茂辉表示,兴建该中心将促进灾区群众长期稳定就业。

  面对灾后37.2万城镇人员失业、115.2万农业劳动者失去收入来源的冲击,我省和18个对口援建省市一道努力,到6月底,已帮助我省138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其中本地就业109.7万人,有组织劳务输出28.3万人。


  “用一年时间实现灾区就业形势稳定,殊为不易。”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表示,当前正探索长效机制,促进灾区群众就业稳定提升。

  公共就业服务如何应对突发危机——

  从应急岗位到对口就业援助镜头

  之一:初夏的炎炎烈日下,什邡市方亭街道内,44岁的廖玉秋大姐正骑着自行车巡街。她的手臂上戴着“卫生监督员”的袖章。因灾失去工作的她,十分热爱这份工作。正是通过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她的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轨。

  之二:“你们会缝纫吗?我们欢迎你们!”近期在绵竹市举行的一场对口就业援助招聘会现场,江苏徐州汉唐服饰公司的人事经理徐培柱卖力地吆喝。

  徐培柱表示,“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苏本地求职意愿也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决定为招聘会腾出13个岗位,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活问题。录用的人员食宿全免,不仅买保险,还将享受到结婚、生育贺礼呢!”

  台前幕后

  和廖玉秋一样,万千灾区群众瞬间失去生活来源。应急响应实施就业援助——我省迅速扩大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通过政府出资购买岗位,因地制宜,及时开发出伤员看护、余震监测等20多类共19.7万个公益性岗位。

  应急响应方法之二是举办招聘会。

  灾区群众的生计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去年6月,国家确定了18个省(市)对我省灾区开展对口就业援助。到去年底,前两期对口就业援助共为我省提供72万个就业岗位,帮助59.4万名灾区劳动者实现就业,其中异地转移就业4.6万人。

  “今年初,我们很担心国际金融危机下对口就业援助是否会受波及。”省就业局一负责人坦言这样的担心。而事实是,今年1至5月,对口省市已向我省灾区提供36.8万个就业岗位。

  “对口就业援助也为在全国组织大规模公共就业服务行动、应对突发特大灾害积累了有益的经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表示,对于这些无私帮助,灾区群众将永远铭记。

  链接

  ——鼓励企业吸纳灾区群众,福建省今年明确了500元/人的职业培训补贴、75元/人的职业介绍补贴以及200元/人的一次性就业生活费补贴标准。

  ——援建项目与就业援助相结合。黑龙江省与各施工企业签订援建项目合同,明确规定今年使用灾区劳动者比例不低于30%。

  开先河的“及时雨”——

  好政策从天而降镜头

  “老李,你们近两个月的岗位补贴申请已经通过了,每个一线职工每月315元。”14日一大早,四川长胜机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的李林处长就接到来自市劳动保障局的好消息。

  生产电子产品的长胜公司地处广元市一个山沟里,地震给企业带来了1700多万元的资产损失。“阶段性缓缴或核销社会保险费、降低社保缴费率……”就在停产已危及到岗位稳定的时刻,去年夏天,劳动保障特殊政策像雪中送炭一样来到企业。

  “都是真金白银,好比无息贷款。”李林说,一年来仅缓缴的养老保险就超过1088万元,而且不计利息,直到经营走上正轨才开始补缴。

  台前幕后

  同一天,远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吴开平,心头也萦绕着“特殊政策”四个字,再过两天就是我省特殊政策出台一周年,作为政策牵头起草者,他无比感慨。

  一年前,国家和我省人力资源决策层的领导走进灾区,看着满目疮痍的厂房、车间,突破现有政策保就业、保基本生活的念头油然而生。通过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发挥政策优势,化解灾区的就业危机,我省在去年5月底通过反复数据测算后,拟定了20条政策建议,飞赴北京争取政策。

  “大部分建议被国家采纳。”几天后消息传回四川,大家长舒了一口气。去年7月16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的意见》。

  好政策从天而降,竟让基层一些劳动部门和企业难以置信,有的带着“怀疑”的眼光未敢大规模应用。

  茂县物质贸易公司在大地震中受损严重,由于理解上的偏差,企业在政策上不敢有突破。在恢复重建中,企业要求职工靠自己力量筹集资金交社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督察组的人对企业和职工解释说,“企业一定要相信国家,要用好用足政策”。

  链接

  和长胜公司一样,灾区有3000多家企业享受到劳动保障特殊政策。到今年5月底,全省重灾市(州)已为企业缓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12.07亿元,为企业减缴失保费6084万元。

  对于刚性的劳动保障政策,大规模缓、减和扩大社会保障基金运用,开了共和国历史的先河。据悉,落实“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今年已为全省企业减负近40亿元。

  探索长效机制——

  就业服务“一竿子插到底”镜头

  揣着各种证件,7月11日9点30分,邓勤蓉走进成都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我是来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今年38岁的邓勤蓉,去年失地后在社区一角摆了台缝纫机以补贴家用。

  在仔细查看了提交的材料后,站长杨霞熟练地将相关信息录入劳动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区就业局的工作人员再上报市就业局审批。中午时分,邓大姐接到保障站电话:“401.70元的补贴已经转账到您的账户。”

  当日,成都在全国率先启动劳动保障服务“下沉”社区,让包括灾区在内的群众足不出户就享受就业等服务。邓勤蓉成为成都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试深水”受益第一人。

  台前幕后

  138万灾区群众实现重新就业,面对来之不易的就业稳定局面,省政府在今年初已清醒地作出判断:灾区群众就业稳定性差,质量不高。

  以公益性岗位为例,随着重建的推进,此前开发的废墟清理等公益性岗位陆续消失;随着大规模农房重建结束,此前日薪超过150元的建筑工种,已下降到百元左右。

  安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德俊认为,通过各种就业援助稳定了灾区就业形势,但要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还需建立长效机制,比如完善的公共设施就可以每天把就业信息送到群众的家门口。

  在10日召开的全国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工作座谈会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人呼吁,建立灾区城乡一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把就业服务“一竿子插到底”,还需要对口援建省更多的支持。

  链接

  目前,我省正积极推动灾区39个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机构、1507个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及56所技工学校的恢复重建。截至6月底,我省灾区有126个就业和社会保障类重建项目开工,10个项目已经竣工。到2010年9月底,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将基本完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