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三笔账:加减法中看医改

2009年07月27日07:2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这三年,韩琤琤格外忙。别看“官”小,她先后接待过总理、部长、世界卫生组织代表等很多“大人物”。

  她是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中心下辖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近200名“片医”,管理着12万居民的健康。
调查显示:在这个片区,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20%多,有慢性病的居民超过40%。如何服务好这些重点人群,是她最操心的事。

  2007年3月,北京推行社区卫生“收支两条线”改革,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吃上“皇粮”。目前,政府每年拨付人均工资4.8万元、人均办公经费1.2万元,中心收入全部上缴财政。医生的主要职责,开始由“坐堂行医”转变为“健康守门”。

  最近,记者到中心采访,听患者、医生、中心主任算“三笔账”,这其中的加加减减,似乎可以为医改作一个注解。

  减法——病人一笔账:药费一个月至少可以省200多元

  “我这身体,就像一台"老爷车",如果不小心维护,说报废就报废了。”

  刘绍英,北京汽修公司退休职工,今年74岁,家住较场口街9号院,是个有名的“药罐子”。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多发性肝肾囊肿、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8种病,每天要吃17种药,“两眼一睁,吃到熄灯”,胃里“一半是饭,一半是药”。为防止吃错药,老人特意画了一张“吃药图”,详细注明名称、时间、剂量等。

  几年前,老人看病主要到北大医院、安贞医院等著名三甲医院。然而,每次看病,都是一次痛苦的折磨。早晨四五点起床,坐半个小时车,到医院排队。七点挂号,九十点钟才看得上医生。折腾一上午,只能开几种药。想开其他药,还要另挂号。这种看病模式,让老人身心疲惫。

  2007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老人来到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全科医生接待了他。根据大医院的诊断和处方,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月的药,并耐心地解答了疑问。他第一次体会到:原来,看病可以这么轻松。

  刘大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结果让他自己也大吃一惊——

  挂号费:三级医院普通号5.5元,专家号14元;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通号2.5元,专家号7元。如果看8种病,大医院需要挂8个号,至少44元。而社区只需挂1个号,花2.5元,一个月省下41.5元。另外,社区还和北大人民医院建立了“医疗服务共同体”,凡是社区转诊的病人,到北大人民医院免挂号费。

  药费:在他吃的药里,大医院的价格普遍比社区高10%至20%。例如,在三级医院,康忻、拜新同、拜唐苹的每盒价格分别是36.8元、38.18元、78.08元,而社区的价格分别是31.65元、32.30元、66.20元。同时,对于和社区签约的7种慢性病人,可以享受36种乙类药品全额报销的优惠。例如,瑞易宁等药物,在大医院开需自付10%,而在社区开则全报。总体上算,一个月至少可以省200多元,一年就是2400多元。

  体检费:在社区,65岁以上老人每年可以做一次免费体检,包括生化检查、B超、胸透等基本项目,价值200多元。政府每年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注射一次流感疫苗。

  “在社区看病,省钱、省力、省时、省心。”这是刘大爷的结论。

  2008年底,北京市把在社区销售的312种“零差价”药品扩大到328种,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60%以上。这些药品的价格比市场零售价平均低30%以上,全部由政府统一采购和配送。仅此一项,每年可直接为百姓让利上千万元。

  点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极不均衡,全国80%的资源在城市,城市80%的资源在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一直是条“短腿”。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社区更多倾斜,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最终实现“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
(责任编辑:肖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