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地方政府主导水价发改委无奈 外资巨头推波助澜

2009年07月29日03:1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地方政府主导水价涨声一片

  高永钰

  近两个月来,各地水价“涨”声四起。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委要求有关部门审慎决策,把握水价调整时机。对水价矛盾积累较大的地区,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并且要采取分步到位的办法。要合理把握水价调整的力度和时机,防止集中出台调价项目。

  但实际上,地方水价上涨的决定权不在于国家发改委。一位政府部门的官员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详细解读这个文件,你就会发现这个通知只是一个指导意见,而不是政策性的文件,这对于地方的影响其实很有限。”

  “原因很简单,由于城市供水价格是由地方主导,这个是法律规定的,国家发改委无权干涉。”上述官员认为。

  按照《价格法》及《地方定价目录》的规定,城市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由城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调整。各地在制定或调整城市供水价格时,无须报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CBN记者独家专访时也承认,水的区域性特别强,因为水价的权限确实是由地方主导。

  因此,关于地方和中央的利益博弈,就真实地表现在公众面前。“比如将水资源费改成水资源税,地方政府肯定不乐意。费的主导权在地方,而税的主导权在中央。”上述种种原因,也就使得关于水价管理体制改革“任重且道远。”

  国家发改委有着美好的改革愿望,如“补偿收益、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不过,改革还未深入推进,涨价风波四起。一位政府官员就曾透露,今年年底之前,各地会酝酿新一轮的大涨价。“现在才涨价了10多个城市,全国有655个城市呢。”这位政府官员称。

  关于水价的特许经营权,是地方政府通过招投标,由企业来经营。这个过程完成之后,政府和市场应该划清责任。应该是原水的费用由老百姓来交,城市的管网建设由政府承担,污水处理政府和用户共同承担,但现在污水处理也是由用户来承担。

  国家发改委对此却无能为力。上述政府官员也表示,在特许经营权的招投标中,也有很多地方不完善。但是除地方政府外,其他部门很难监管。这就造成了目前地方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的混乱,同时也存在着地方政府各种五花八门的“承诺”,导致了水价上调过程中的随意性。

  水价集体上涨背后的秘密 外资巨头“亏本”高价收购水厂

  禾苗

  2007年8月,全球知名的自来水服务运营商威立雅出资17.1亿元,入股兰州供水集团并持有45%的股份,这个价格让人大跌眼镜,另外两家竞标企业——中法水务和首创股份的报价分别为4.5亿元和2.8亿元,威立雅的报价实在太诱人了!难道它就不担心经营风险吗?

  两年后,兰州传出了即将调整水价,理由是自来水企业成本上涨,与现行水价倒挂,企业严重亏损,运营困难。

  最让人迷惑不解的是,在水务这个回报率低、回报期长的行业,威立雅当初为什么提出如此之高的收购价格?高企的收购价格,与随之而来的自来水提价有关系吗?

  高溢价收购水企

  近期,国内数十个城市集体上调自来水价一事引起了各方关注。根据CBN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前7个月我国约30座城市已上调或准备调高水价。调价的城市中包括了昆明、兰州等地,而这些地区的自来水企业正是当初被外资公司高溢价并购的“成功范本”。

  跨国巨头在收购中国水企时,有没有考虑过未来水价上涨的这个问题。CBN记者就此联系威立雅,但该公司人士表示,新闻发言人不在国内,并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另一家跨国水务公司法国苏伊士高层则对CBN记者表示,他们在与中方水厂签署的特许经营合同,或者合资自来水企业的合同中,没有涉及到未来希望政府上调水价的类似条款。

  “外资企业高溢价控制中方自来水企业,会间接形成水价上涨的格局。”7月27日,国内著名水务咨询公司国融大通财务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智慧在接受CBN记者专访时如此评价。

  业内专家分析,外资用高出净资产和比竞争对手出价高几倍的价格购买自来水企业,一个重要的盈利方式就是抬高水价。

  2002年12月,我国市政公用行业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苏伊士、威立雅等海外水务企业借此长驱直入中国市场。

  外资水务公司在华有两种经营模式:第一,先买下水厂,再将水卖给自来水公司;第二,参股自来水公司,拿下特许经营合同,全面负责当地的制水、管网输送等水务运营。

  威立雅等外资水企最终“吞”下部分地区自来水企业股权时,一个明显的取胜方法是——以高出竞争对手报价和资产估值的数倍出价。

  2002年,法国威立雅溢价266%收购了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2005年12月,昆明自来水49%的股权转让给了威立雅公司,作价10.05亿元。

  2007年,是外资并购最“疯狂”的年份。

  当年8月,威立雅以1倍溢价,17.1亿元的价格,拿下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份,而另外的水务企业——中法水务和首创股份分别报价4.5亿元和2.8亿元。9月,威立雅以21.8亿元夺得天津市北水业49%的股权转让项目,出价超出净资产3倍。当年10月,又是威立雅,以9.5亿元,高出标底价3.1亿元2倍多的价格,收购了海口水务集团50%股份,并超出竞标方报价40%以上。

  所在城市调价频繁

  “当前水价普遍上涨,是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上涨、资源价格上涨、水价长期过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资高溢价的并购,不会立即导致水价上涨,但会起到间接的传导作用。”李智慧认为。

  水务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合作细节作为商业秘密没有对外披露。但外资进入后不久,一些城市水价却开始上调是不争的事实。以昆明为例,威立雅2005年入股昆明自来水公司,2006年就开始上调水价,之后频繁调整,4年间的水价涨幅高达90%以上;兰州、常州等威立雅所渗透的城市,近期也将召开调价听证会。

  外资高溢价进入之后,不排除要求合资企业高额采购相关设备、购买技术服务,这将导致自来水企业承受较高的成本负担,最终的埋单人仍然是消费者。

  一位业内人士说,在外商高溢价夺标后,外方会要求由其指定的关联企业向合资企业提供技术及管理服务、工程及设备供应等,设备及服务的定价权也由外商掌握。

  由于承担较大的开支,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将增加,同样可能采取推高水价的方式来消化。

  而且,一些外资参股的自来水企业,还以成本和售价倒挂为由促使政府提高水价。但这类企业是否真的亏损,又是如何亏损的,缺少第三方监审。

  有媒体披露,2008年9月兰州市物价局的《关于进行兰州市供水价格调整调查的请示报告》中记载,当地自来水企业(威立雅的一家合资公司)原材价、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供水成本达(1.95元/立方米),与现行水价倒挂,企业严重亏损,运营困难,望水价能调整。威立雅参股的常州市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同样报亏,要求涨价。

  事实上,高溢价收购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地方财政,而一旦提价成功,自来水运营企业也能将负担化解,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则是该城市的居民。

  “一开始外资收购时付出的投资额过大,导致在特许经营合同期(25年到30年)的收益率将非常微薄甚至亏损。这种情况下,水价推高显然对他们提高营收、平抑上述问题带来好处。如果后任政府不能兑现当年收购时的承诺,就会导致长期亏损。”李智慧警告说。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高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