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八月一日电(记者徐向良)“云南贝叶文化研究水平在全国领先,目前贝叶文化研究成果已成为云南傣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推手。”云南大学贝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秦家华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贝叶是取自一种叫贝叶棕的叶片,经一套特殊的制作工艺制作而成,所刻写的经文用绳子穿成册,可保存数百年之久。用贝叶刻录的经文叫贝叶经,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被大量发现。由于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不产贝叶棕,学界普遍认为贝叶经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引进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目前,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区,贝叶经的制作工艺在民间仍然还有使用。
据秦家华介绍,贝叶经内容十分丰富,记录了傣族的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歌谣、情诗、谚语、俗语、格言、谜语以及法律法规、天文、历法、建筑、宗教、医药卫生,生产生活知识、伦理道德等。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学者开始研究贝叶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因国家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贝叶文化也引起学者重视。“八十年代中期,云南就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贝叶文化的《贝叶文化论》。”
二00一年,云南大学与西双版纳政府部门联合组建了贝叶文化研究中心,开始由政府主导研究贝叶文化。该中心成立后,相继出版了《贝叶文化论集》、《贝叶文化与傣族的社会发展》、《贝叶文化与傣族和谐社会建设》三部专著。“从出版的书名就可以看出,我们已经从单纯的文化研究,逐渐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秦家华说。
秦家华介绍说,贝叶经是傣族优秀文化精髓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学界对南传佛教创立初期的精神与特点等研究的珍贵资料。随着对贝叶文化研究的深入,贝叶文化已经成为西双版纳地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文化纽带和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宝贵财富。“电影《孔雀公主》、大型歌舞表演《勐巴拉娜西》、轰动美术界的《泼水节》画作以及众多获得国际大奖的摄影、绘画作品,都是从贝叶文化中吸取创作素材。”秦家华说,近期云南省将完成对一百部有代表性的贝叶经的翻译出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