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让普惠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农民

2009年08月12日04:1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8-12 03:20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近年来国家支农惠民政策频频发力,“三农”由此表现出虎虎生气。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农保试点的指导意见,国新办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透露,基础养老金将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这无疑是继实施教育“两免一补”、免除农业税、农业直补、建立新农合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惠农政策。

  中国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在“百善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下,历代统治者也均在国家层面对国民有所眷顾。比如早在周代就有了规定得细致入微的养老制度,《礼记·王制》中就明确记载了从50岁到90岁的老人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家有寿星免徭役”也几乎是此后一直传承的法定。而且,历朝历代对国民养老在形式上也各有同异。比如,梁武帝曾在南京建立“孤独园”,唐肃宗建“普救病坊”,宋徽宗开设“居养院”。除建养老院外,汉、唐、宋时还对一定年龄段的老人授官赐爵,赏赐财物。

  然而对封建统治者而言,其养老保障的出发点始终是“以孝治天下”,而且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全体国民的后顾之忧。如今的新农保在传承“孝”这一美德的基础上,在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上提升了农民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在实现全体公民的社会福利公平方面跃进了一大步,为社会激发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活力。

  长期以来,受社会二元结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与在其他方面一样差距明显。没有土地的城镇居民多由“国家养老”——其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均由国家鼎扛大头,而“家庭养老”的农民非但没有保障,由此所关联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在两者间也自然是势如霄壤。遥想暮年晚景的风雨飘摇,农民或“存钱养老”,或“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气息在农村至今还有绝对的影响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农村二孩出生人数能占到出生总人数的40%。

  本来,除家庭养老外,广大农村近年来还推行有集体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等方式。但是,集体养老离不开发达的集体经济。有资料显示,从1992年开始我国就出现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珠三角模式”,即“个人账户+财政补贴+集体筹资”。当时这种模式在深圳、东莞实施顺利,但在其他许多地方却阻力重重,首要原因是村集体资金统筹难,迄今依然。而商业保险受营利性和市场性决定,也注定难以成为农村养老的有力膀臂。

  如今,国家再次以普惠的方式对农民施以援手,改变了从1991年开始的“自我储蓄”式个人缴费养老办法,拓展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大筹资渠道,将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意味着即使个人没有缴费,也将有国家直接补贴到农民头上的基础养老金垫底。此举不仅可以看作国家履行福利责任的对象从城镇居民转向了所有公民,而且使农村养老政策真正落在了实处,为九亿农民除却了痛处,增进了益处。

  目前,新农保可谓是曙光初现,任重道远。一方面,这一改革还处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启动试点的阶段,而且国家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很可能是一个广覆盖低水平的状态。但推进养老保障普惠化、均等化发展,已然是我们向和谐社会迈进的关键一步,保障水平低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形成和持续,对老年人而言,仅有经济上的保障恐怕难以彻底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这就要求社会能辅之以相应的服务保障,从而使农民的精神更饱满,使普惠的阳光更灿烂。

  飞云

  (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