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周年征文
李海荣 郜菲菲
“衣、食、住、行”,话巨变!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打开了崭新的一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我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声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山西高平的农村家庭,亲身感受到了我的“衣、食、住、行”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将我的亲身经历叙述一下,来共同见证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以此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状况。
“衣”,穿的‘时尚’起来了。我家五口人,有父、母、哥、姐和我,我最小排老三,从我记事那天起,“轮穿”衣服是当时农村最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因家庭经济困难,衣服先从我哥穿起,姐姐接着穿,等到衣服破了缝,缝了破,再补好后,那才轮到我“享用”了。冬天上小学时,我穿的布鞋子几乎都是靠哥哥,姐姐穿完后“光荣退役”,再加层新面料的千层底黑粗老布鞋,据大人讲,这种面料在当时很“流行”,“服役时间长”是它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其次是既结实,又耐用,防冻脚,还“时尚”。要想穿上真正的新布鞋,那只能在过年时才能够真正地享受一下妈妈拉的千层底黑粗布棉鞋,因此很多农村家庭都纷纷效仿,成为当时农村孩子过年“炫耀”的“最佳资本”!记得在初中上学时,我有一裤子已缝补了好多次,比较容易磨损的肘关节,膝盖节,大屁股等地方已补妈妈用缝纫机严严实实“画”了无数次圈了,同学们都戏称为“靶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长,如今的衣着打扮已不是什么奢望之事,现在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服饰都已非常充裕。因此,我的“轮穿”经历已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儿时的一个美好记忆。
“食”,吃的‘丰盛’起来了。听大人讲,我们那个年代哺养除了奶水充足的孩子能享受妈妈“纯奶”的哺育待遇外,其余的孩子只能依靠“玉茭面糊糊”维持小生命,富裕点的家庭有时会给孩子贴补一下伙食,增添点“白面糊糊”。从我记事后,小米稀饭是每家早晚必“享”之餐,外加“水煮菜”少许沾点油,是每个农村家庭必备“大餐”,白面每天最多只能“享用”一次,还是“汤面”,为了节约白面,每家还要把玉米磨成粉末状参和汤里,外加点大白萝卜片和土豆块,一道丰盛的晚餐大功告成,俗称“菜饭”。据大人讲,这样既能保持不饿,俗称“尖饥”,还能美容养颜。大米、肉食、饺子在当时也能在过节过年时才能解一下馋。进入90年中期,白面已渐渐代替了小米稀饭,成为每个家庭的主要食物,大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的餐桌。近几年来,随着农村超市万村千乡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普通老百姓也能象城里人一样不受季节限制能够随时随地进入超市随心所欲地购买新鲜蔬菜,享用丰盛大餐。我村本家年过古稀之年的李合旦老人时常感慨在嘴念叨着:“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党的富民政策好,让我能够安享晚年”。
“住”,住的‘宽敞’起来了。 改革开放初期,住房在农村来说相比衣食在日常生活中所占比例并不太重,绝大数农村家庭还是依靠长辈传留下的祖房居住为主,我家五口人,五个挤大炕足矣,冬天煤火取暖和做饭,两不误,一举两得。当时也只有“万元户”才有能力和资格享受到修建新房的待遇,随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领大家共同富裕”,“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开放思想的不断深入,农村不少有识之士的年轻人摒弃陋习,离家出门打工渐成时尚,使的一部分人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修房盖屋也渐渐成为了农村儿女婚嫁大事。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有许多先富裕起来的家庭也纷纷跳出“龙门”到城里安置新家,享受宽敞明亮的幢式单元楼新居。现在,我家也同许多老百姓一样,住上了水电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城市住房。
“行”,行的‘方便’起来了。带步工具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农村常用的马车,也是农村家庭逢年过节探亲访友的必备工具,每年过年串亲戚访好友时,一家人乘座一辆马车,欢声笑语,其乐融融。记得进入90年初期,自行车也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它不仅是许多农村结婚男女必备的“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之一,同时也反应出当时农村的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记得我上初中时,家里省吃俭用用节约的几十元为我为配备了一辆二手红旗牌轻便小自行车,当时我高兴的彻夜难眠,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坐驱”。90年代中期,摩托车又席卷农村大地,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年轻人追求时尚的最佳标志,同时,也是未婚男女结婚的必需品。近几年,取而代之的家庭小汽车已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小汽车的入户不仅大大改善了乘座环境,起到挡风遮雨,追求时尚的效果,同时,还成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以此折射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各地城乡经济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好见证和缩影。
照明见证发展-----和谐变奏“三步曲”
新中国成初期,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发展生产,伴随着改革开放钟声的敲响,我出生于山西高平农村家庭,照明在我的人生记忆里经历了和谐变奏“三步曲”,即:“油灯、蜡烛、电灯”,同时,照明的变迁也折射出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繁荣景象。
“油灯”,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农村照明最为普遍的是煤油灯,在农村使用概率极高。煤油灯制作方式非常简单,先找一个加盖的空墨水瓶,把盖子从中间打个眼插入自行车内胎充气嘴,再把尼绒线绳穿入,灌入适当煤油即可。小时候,我时常在奶奶家玩耍,奶奶家住的还是祖辈人传下来的老房,每当夜幕降临后,屋内光线黑暗,煤油灯也正式“上岗”了,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做晚饭时,奶奶用一张废纸条从做饭用的煤火中取火点燃煤油灯,灯光由弱逐渐变强,冒出浓浓黑烟,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淡淡油香”,发出滋滋声响,犹如弹奏“和谐进行曲”,整个屋内“油香渐浓”,饭香也扑面而来,“二味合一,其乐融融”。
“蜡烛”,在改革开放年代,蜡烛凭着造行美观,使用干净,无疑是农村最为“流行”的照明方式之一。记得在学校上晚自习时,煤油灯还是我晚自习学习照明的最好伙伴,因为它相比蜡烛而言,既方便,又实用。班里有的同学因家庭条件宽裕,蜡烛成为他们“显富”的“有力武器”,相比而言,为了给家里节约开支,我也只能采取煤油灯和蜡烛交替使用和“轮岗制”的方式照明,同学们戏称为我为“土佬冒”。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电灯进村入户普及率的逐渐提高,蜡烛也成为照明的备用物品,成为我脑海里一个永久的印迹。
“电灯”,当时电灯在农村是最为奢望之事。在我记忆深处,农村照明最常用的还是传统的油灯和蜡烛照明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灯已悄然进入寻常百姓农家中,但“停电”在农村来说可谓家常便饭,由于经济环境和线路老化等诸多因素,电灯每晚偶尔“光顾调侃”一下,让你一兴即安。跨入新世纪,国家电网改造政策彻底改变了农村时常停电现象,全村老百姓大快人心,大家无不拍手称快“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现在,电灯的覆盖率,普及率和使用率已达顶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习以为常,现如今,电灯无论在城市和农村,无论何时何地,已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佳“伴侣”,伴随着城市霓红灯的初现端倪,电灯也成为装典城市和农村夜景的常用方式,霓红灯成为新世纪街道亮化工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亲历和谐体育“三变迁”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建国以来,我国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真实的写照。改革开放初期,一首红遍大江南北歌颂改革开放30年的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个圈……”,那一年,我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市北城办大冯庄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改革开放的钟声,随我亲身见证一下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和谐体育发展的“三变迁”,即:1980年、1990年和2000年三个阶段,以此折射出伟大的祖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取得的巨大成就。
变迁一:80年代体育健身意识朦胧感。打我记事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宣传口号时常响彻耳边,在我上小学时,广播体操是我每天学习之余的必修课。当时,村委因为经济困难,只好把原先的生产大队和学校“合二为一”,即:村委和学校合在一起,供村里适龄孩子上学。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各班老师准时组织学生到“简陋”的操场集体做广播体操,以调整心理状态和缓解学习压力,有的同学因为学校地方紧张,只好享受一下特殊待遇“站二楼”做操,也就是站在用来座的青石板上,“幸运”的学生还引以为荣,总觉得的“高人一等”。升学到初中以后,除了每天课后广播体操必做,另外还增加了一道“大餐”,即:眼睛保健操,体育课同时也列入了教学大纲。
变迁二:90年代体育健身思想渐增强。90年代初期,除了学校正常开展各项体育项目比赛,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比赛思想重视程度还微不足道,因为经济原因,体育锻炼相对物质生活而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人们除了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享受在当时最为“时髦”的词语。除了唱歌跳舞,再者就是收听收看精彩纷程的体育赛事。尤其是球迷如遇到球赛,相比过年大呼“过隐”。1998年12月,我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到武警总部服役,真正认识到了体育锻炼对国防建设的重大意义,每天除正常的军事训练外,体能锻炼更为重要,长跑、障碍、器械、射击等多项军事技能大比武无疑是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头戏,因此说,体育建设不仅关系自身健康,还关系到祖国家兴旺发达。
变迁三:新世纪体育健身方式多样化。跨入新世纪,人们对体育认识的思想彻底转变,体育建设与大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与大家修身养性密不可分,呈现体育休闲多样化。它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修养身心的最佳“伴侣”,还是我市积极争创全省文明城市的真实写照。随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大力倡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繁荣大发展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现如今,高平市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居民社区和农村都配备有先进的体育器械,供大家随时随地锻炼休闲使用。每天下班以后,我也抽出一定时间,与家人聊聊天、唱唱歌、遛遛弯、跑跑步、打打球、欢声笑语,其乐融融。2008年,在高平市委书记、市长谢克敏同志的提议下,投巨资的高平市文化体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并成功举办了高平市第一届全民运动会;2009年5月,举办了首届全国钓鱼锦标赛开幕式;7月下旬,成功举办了政法武装系统运动会等多项重要赛事。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快。高呼,党的政策好,改革开放好,社会主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