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飞机机头制造,到大飞机机头部分组件制造,再到大飞机机头整体结构制造,四川飞机制造业完成“三级跳”——
本报记者 胡彦殊
9月1日,中国C919大型客机项目机头工程样机首件零件在中航工业成飞/成飞民机公司正式开工,这拉开了国产大飞机进入实质制造阶段的序幕。
国产大飞机机头为何会是 “四川造”?在新的全球大飞机市场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四川造”机头将有何作为?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日走进成飞。
技术优势和实战经验是关键
一架大飞机由300万到500万个零部件组成,技术复杂且工程量巨大的C919大飞机项目将由全球力量合力打造。因此,庞大的产业链机会让国际国内众多实力颇强的机构心动。作为关键配套的机头为什么会是“四川造”?
中航工业成飞集团副董事长唐军透露,上世纪90年代末,中航工业集团提出生产制造民用飞机的战略构想,根据集团旗下企业各自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布局中,成飞就提出要在飞机机头上独树一帜。
成飞的自信来自于其在机头制造领域具有技术水平优势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成飞曾为麦道80、90、92等机型制造过机头,现正在为新支线飞机ARJ21制造机头。同时还与空客和波音这两大飞机巨头有直接的合作,特别是空客A320机头的主要部件,例如地板梁、起落架舱盒和一号隔框等,成飞已具有成熟的制造技术。
对于与空客、波音等的合作,唐军坦言收获颇丰,在这一过程中成飞已建立起一套民机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技术体系,为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因此,“拿到大飞机机头结构的制造授权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C919这个命名中,“19”代表的是中国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与麦道和ARJ21不足100座的载客量相比,C919几乎“胖”了一圈,其航程也大幅增加。这并不是简单的由小变大的问题,它涉及到相关配套系统的巨大变化,以及一大批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
同时,机头是大飞机结构中最为重要也是制造难度最大的部件之一。此次开工的国产大飞机机头工程样机长约7.9米,宽3.96米,高4.16米。在有限的空间中,要为驾驶舱、起落架舱、行李舱、雷达舱、甚至卫生间、厨房等预留位置,还要保证水电气的接入,最后实现各部件协调工作。这对机头的设计、制造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但在唐军看来,应对这种变化和挑战,成飞已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突破将不仅体现在技术上
从支线小飞机机头的制造,到大飞机机头部分组件制造,再到大飞机机头整体结构的制造,被称为“工业之花”的飞机制造业在四川正以这样的方式绽放。
C919的命名折射出中国大飞机的“野心”。C是China的首字母,与Airbus(空客)和Boeing(波音)将在国际大型客机制造业中形成ABC并立的格局,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按计划,未来国产大飞机年产能力最终将会达到150架,20年内总量会达到2300架。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份额中将会排在波音、空客之后,位列第三。
在新的民机版图形成过程中,有着雄厚航空工业实力的四川会有何作为?
此次大飞机机头结构的制造被成飞看成是突破的关键,但突破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大飞机机头结构制造技术本身。
在大飞机机头制造中,经济性被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虑。唐军介绍,以前的零件加工主要是分散进行,材料的利用率会大打折扣,现在基本都采用数控加工的方式,材料利用率大幅提高。进一步优化切削参数,减少损耗,增强成本竞争力无疑是未来民机生产的努力方向。
记者问及未来机头制造的长期规划,唐军意味深长地说,“看市场说话”。
成飞已经在为未来的市场做准备了,占地400多亩的工厂建设已开工,明年就将投入使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