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金融又“创新” 人寿保单成猎物
本报讯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让美国金融业丢了半条命,但华尔街“金融创新”的脚步似乎永不停歇。据美国《纽约时报》6日报道,华尔街金融机构正打算涉足人寿保险市场,通过人寿保单“证券化”再捞一把。
被华尔街金融机构看好的,就是所谓“寿险贴现”业务。金融机构先从生病和高龄投保人那里收购大量人寿保单,然后分门别类地将之打包转为债券,再将这些与投保人生死挂钩的债券卖给大型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不管投保人何时去世,金融机构都将在人寿保单“证券化”这一过程中获得丰厚利润。购买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则要期待投保人尽早去世,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收益,如果投保人寿命超出预期,投资者将收益微薄甚至亏钱。
目前全美共有价值26万亿美元的人寿保单处于有效期,因此该业务的市场前景将相当广阔。哪怕只有一小部分投保人愿意出售保单并最终成交,市场规模就将达到5000亿美元,足以帮助华尔街冲抵本轮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这就是华尔街再次蠢蠢欲动的根源。
“寿险贴现”和次级抵押贷款都将目标锁定在“病鸭子”身上,再加上似乎相同的“证券化”手法,令分析人士对华尔街迅速回到使用复杂新式金融工具追逐利润的老时光感到不安。有人感叹,“寿险贴现”颠覆了人寿保险的本来面目,不是投资,而是赌博。如果缺乏有效监管,次贷危机可能在“寿险贴现”这棵新摇钱树的遮蔽下借尸还魂。另外,美国保险业也提高了警惕,它们担心说不定哪一天该业务会把自己拉下水,就像次贷危机中的贷款提供方一样,深陷泥潭而无力自拔。
为了攫取利润,华尔街在金融创新上下足功夫,设计出了众多风险巨大的金融衍生产品,并最终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为导火索,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华尔街坚信,人寿保险证券化不会重蹈覆辙,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将风险最小化。但国会参议院老年人特别委员会主席、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民主党人赫布·科尔一针见血地指出:“‘寿险贴现’将给一个需要更多监管、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的行业增加了潜在风险。”
华尔街:将人寿保单“证券化”后牟利
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去年拖垮美国金融业后,纽约华尔街金融机构开始另辟生财之道。如今,他们把目光投向人寿保险市场,打算把人寿保单“证券化”后牟利。
但一些分析人士对华尔街迅速回到使用复杂新式金融工具追逐利润的老时光感到不安。有人甚至认为,“寿险贴现”颠覆了人寿保险的本来面貌,不是投资,而是赌博。
“寿险贴现”
美国《纽约时报》6日报道,华尔街金融机构做起“寿险贴现”买卖。他们打算大举购买生病和高龄投保人出售的人寿保单,比如为每100万美元保单支付40万美元,具体价格视投保人预期寿命而定。
购得这些保单后,金融机构将它们“证券化”,即把成百上千份保单捆绑,打包成债券。金融机构随后将这些债券出售给大型养老基金等投资者,后者将在投保人死去时获得收益。
投保人去世越早,相关债券收益越多。相反,如果投保人寿命超出预期,投资者将收益微薄甚至亏钱。一些研究过“寿险贴现”的分析师提醒,如果保险机构最后支付的人寿保险金多于预期,它们可能不得不在短期内提高保费。
不管投保人何时去世,金融机构都将因打包和交易债券获得丰厚利润。尽管这一计划眼下尚在酝酿阶段,但评级机构DBRS公司高级副总裁凯瑟琳·蒂尔维茨说,“我们的电话都打爆了”。DBRS公司正在评估9个人寿保险证券化方案,分别来自私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包括瑞士信贷银行。
市场广阔
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备受诟病。他们设计的怪异投资产品花样繁多,包括次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信贷违约掉期(CDS)、结构性投资工具(SIV)和担保债务权证(CDO)等。
华尔街不仅未遭世人口水淹没,反而调头冲向人寿保险债券化领域,其中原因并不复杂。鉴于全美价值26万亿的人寿保单处于有效期,市场前景将相当广阔。
并非所有投保人都有兴趣出售保单。投资者也无意购买健康人士的保单。但一些行业分析师预计,即使只有一小部分投保人出售保单并成交,这一市场的规模也将达5000亿美元。这些钱可帮华尔街抵消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崩塌引发的损失。
一些金融机构试图赢在起跑线上。瑞士信贷正在建立一条“流水线”,以购买、包装和转售大量人寿保单,流程类似购买、包装和转售次贷。瑞士信贷并购了一家“发明”人寿保单证券化的金融机构,组建了专门的交易模式确立和销售团队。
高盛集团则搞出一个“寿险贴现”交易指数,帮助投资者判断投保人还能活多久。这一指数类似帮助投资者预判大盘走势的股票指数。
瑞士信贷和高盛发言人都未予置评。
“赌博”工具
适度金融创新的确会带来好处,例如降低借贷成本、提供更多投资选择,甚至拉动经济增长。“寿险贴现”支持者声称,这种做法能实现投保人在世时保单变现。
但另一些人对华尔街迅速回到使用复杂新式金融工具追逐利润的老时光感到不安。“这种感觉又酸又甜,”杜克大学企业和证券法教授詹姆斯·考克斯说,“甜的部分在于还有投资者有兴趣购买怪异金融产品……酸的部分在于金融业又重返老时光。”
不过,有利于华尔街的金融产品未必有利于保险业和客户,因为投保人经常在他们去世前终止保单。理由各种各样,包括孩子长大成人不再需要金融保护,或保费变得过于昂贵。类似情况发生时,保险商不必支付保险金。
如果保险单被购买并打包成债券,投资者将继续为可能终止的保单支付保险金。只有更多保单处于有效期,投资者才会确保更多收益。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尼尔·多尔蒂说,投资者臆测的保费基于错误的假设;事实上,为应对保单证券化现象,保险商很可能不得不提高保费。
投资者还需面临投保人寿命超过预期的风险。正如上世纪80年代,新式疗法延长了一些艾滋病患者的生命,令预测他们将在两年内去世的人寿保单投资者亏损。
保险研究情报所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分析师史蒂文·韦斯巴特说,“寿险贴现”颠覆了人寿保险的本来面貌,“这不是投资产品,而是赌博产品”。
风险暗涌
金融机构在许多方面复制着次贷证券模式,这些证券头顶评级机构赋予的AAA级光环,变得相当畅销。“理论”依据是,单独一份住宅抵押贷款可能因房主信用差而被视作断供风险高,但把许多份抵押贷款捆绑打包就能限制风险,因为这些人不大可能集体断供。
这一“理论”未能经受事实检验。但华尔街坚信,人寿保险证券化不会重蹈次贷覆辙。DBRS公司高级副总裁蒂尔维茨说,为控制风险,金融机构可把身患不同疾病的投保人保单打包。
瑞士信贷和高盛等金融机构于是造访了在华尔街默默无闻的DBRS公司。这家公司2008年初出版了人寿保险证券化标准,向金融机构传授“寿险贴现”投资组合风险最小化方法。
随着大型银行和对冲基金前来咨询,蒂尔维茨说,DBRS公司花费了9个月时间适应这些“寿险贴现”方案潜藏的风险,例如经纪机构欺诈、投保人去世可能带来的法律纠纷、医疗改革法案何时通过和癌症新药问世等。
华尔街银行业的上述新动向已引起保险业警觉。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理事会副总裁迈克·洛文达斯基说:“正如所有抵押贷款提供方因次贷焦头烂额,保险商也将因次级‘寿险贴现’陷入同样境地。”
国会参议院老年人特别委员会主席、来自威斯康星州的民主党人赫布·科尔说:“‘寿险贴现’将给一个需要更多监管、透明度和消费者保护的行业平添潜在风险。”
DBRS公司也承认,“寿险贴现”操作需相当谨慎。蒂尔维茨说:“我们希望这一市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欣欣向荣。”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