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别让养老重蹈“产业化”覆辙

2009年09月10日07:1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吴睿鸫据《经济参考报》消息,快速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蕴含广阔商机。权威专家测算,全国1.69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养老产业,但由于目前存在产品种类少、服务层次低等“软肋”,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亟待激活。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快发展养老产业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不断提出养老产业化这个课题,强烈要求国家早日启动养老产业计划。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让养老迈上产业化“快车”,不仅能解决目前的就业异常紧张难题,拉动疲软的内需,也能促进养老事业发展。

  养老产业这块蛋糕,不但大得出奇,也十分诱人。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机构养老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光床位建设就有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再包括康复设施、培训基地等,还可拉动至少1500亿元的投资。从就业角度来看,我国现有30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至少需要1000万个专兼职护理员,而目前全国有资质的养老护理员有2万人,就业空间很大。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养老切不能贸然走产业化的道路。现在,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就是把我们过去那种公益和福利双重属性的养老制度,视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要变革就要走产业化道路,即全面推向市场。其实,即便在一些发达国家,养老业也并非走完全市场化的路径。譬如,美国的养老业就分为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两类,前者大多为私人公司所办,后者主要由教会兴办,政府则给予部分补贴。所以,如果我国通过产业化把整个社会养老问题推向市场,以赢利为旨归,不但会使养老脱离公益本质属性,而且也是政府的缺位和失职。

  更为重要的是,养老很可能会重蹈教育、医疗产业化覆辙。近年来,医疗、教育之所以丧失了其公共品的本质,甚至沦为赢利的工具,其根源在于医疗和教育的过度市场化和产业化,把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运作托付给市场,从而导致制度失灵和监管失灵。其结果,让普通百姓承担了过于高昂的医疗成本,也让学生家长为昂贵的教育成本埋单,“上学难,看病贵”也就成为困扰百姓的最大难题。现在,倘若养老也走医疗、教育产业化的套路,“养不起老”,极有可能变成影响社会和谐的一座新大山。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必须提供养老安全等最为基本的公共产品,政府应该成为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就此,养老应慎走产业化的路径。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