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国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访谈

60年六处房见证一户普通蒙古族牧民生活变迁

  新华社记者王欲鸣、勿日汗

  今年47岁的哈斯格日勒图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乌审召镇巴音陶勒盖嘎查的牧民,他家完整保留着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不同时期修建的6处住房,见证了一户普通蒙古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改善的过程。

  记者驱车从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审召镇南行6公里左右,路旁6套建筑风格迥异、带有不同时代烙印的房子簇拥在一个约500平方米的院子里。在新房一间宽敞明亮的卧室里,哈斯格日勒图正在悠闲地玩着电脑游戏。哈斯格日勒图家的第6套房子是2007年建起来的,随着当地“牧家乐”旅游兴起,他投资8万多元建起了这套楼板房,新房子设计有宽敞的客厅、卧室、卫生间和洗澡间,装了铝合金门窗、暖气,现代化的设备应有尽有。装修过的客厅里摆放着三张大餐桌,消毒柜、干手机、新沙发整齐地摆放着,大餐桌是接待游客用的。临西墙而立的特大书架摆满了各类图书。

  哈斯格日勒图告诉记者,每年的6-9月是旅游旺季,每个月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另外,他还养着180只绵羊,20多头牛,每年光羊毛收入就有3万多元;种植的1000多亩沙柳每3年收获一次,卖给附近的一家生物质能发电厂,这一项平均每年收入1万元。这几年,他家每年的纯收入达到12万元。

  “我家的第一套房子是模仿蒙古包建的,当时我还没有出生,听爸爸妈妈讲,他们用沙柳编起围墙然后涂上泥巴,房顶是用草做的。当时这套房子里住着奶奶、爸爸、妈妈和3个哥哥,特别憋屈。好在当时孩子们小,不占地方。冬天取暖主要烧牛粪,由于房子没有窗户,烟很呛人。”哈斯格日勒图说。

  第二套房子是1960年盖的不到15平方米的草坯房。第三套房是1971年盖的土打墙房,45平方米。那时候,他们一家人就挤在这个小屋子里,一到阴天下雨,屋里到处漏雨,一家人可就忙了,家里的盆盆罐罐都得用上。赶上夜里下雨,就别想睡了,那滋味实在是不好受。第四套房子是1980年哈斯格日勒图结婚时父母给他建的,60平方米,房子外墙用青砖包着,内墙仍旧用土坯。

  “自从有了第4套房子,生活开始舒坦起来了。”哈斯格日勒图说。1983年,包产到户政策开始实施,按着人头,哈斯格日勒图家分到2400亩草场,每人分到了6只绵羊、7只山羊。因为哈斯格日勒图的爷爷是烈士,所以他们又多分到了18只山羊和5头牛。哈斯格日勒图说:“到1990年,我家有山羊200多只、绵羊100多只、牛10多头,当年的羊绒羊毛价格高,这一年我家总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自此吃肉喝奶成了家常便饭,告别了以吃玉米面和红薯干为主的历史。”当年夏天,哈斯格日勒图花了2万多元建起第五套房子--130平方米的砖瓦房。

  之后的10年间,由于过载放牧,草场沙化、退化严重。近几年由于政府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政策,哈斯格日勒图卖掉所有山羊,草场生态得以恢复。加之享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合作医疗、牧区养老保险等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惠农惠牧政策,哈斯格日勒图一家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房子越建越大,可是留在家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大哥和三哥到城里工作、二哥和四哥也各自分到牧场并且建起了房子,第6套房子建成时,母亲也随大哥一起居住到了乌审旗政府所在地嘎鲁图镇,父亲出家当了喇嘛,经常不在家。去年女儿考上大学,儿子在市里读高中。如今,只有哈斯格日勒图夫妇仍旧生活在原来的牧场上,看护使用着这6套房子。

  去年年末哈斯格日勒图又花近10万元买了越野车,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哈斯格日勒图介绍,今年他家种植、养殖业加“牧家乐”的收入,全年纯收入能达到15万元,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宽裕了。

  “不过,我最自豪的是,我们一家4口人有3名共产党员,我和老婆都快20年党龄了,我女儿上大学不久就入了党。因为我们打心眼儿里感受到,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富民惠民政策,我们牧民就不可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哈斯格日勒图一脸正色地说。对自家的几处老屋子,哈斯格日勒图一家的感情很深。他说:“过去,我家6口人住在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现在,我们4口人住着3套房子,有300多平方米。这些年,我家的房子越换越好、越换越大,可是,我却总忘不了当初住的到处漏雨,四面透风的房子。它们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今天的幸福。我不打算拆这些老屋子,就当做一种纪念吧。”
(责任编辑:杨笑)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