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 题:文化产业离“战略性产业”还有多远?——权威解读《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26日正式公布。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务院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公布的第十一个重大产业振兴规划。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何以在当前形势下高姿态出台?这一规划透出了哪些新信号?政策层面的利好怎样才能变成“真金白银”?“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规划起草者、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等权威人士。
文化产业首次上升为“战略性产业” 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下出台绝非偶然。权威人士认为,虽然近1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起步晚,它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具有的战略地位,至今并不清晰。
“这个规划是文化产业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国家层面已将文化产业上升为一种战略性产业来看待。”高书生说,“发展文化产业需要有一个宏观的产业规划,就好比法律中的"母法"。”
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如果以1998年文化部成立文化产业司为标志,我国文化产业到去年时已经完成了十年的发展。随着金融危机推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
事实上,文化产业发展当前面临多个机遇: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国家大力支持3G开发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给创意设计、广告营销业带来的机遇,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
历史证明,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时甚至出现“反经济周期”运行。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造就了好莱坞和迪斯尼,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成就了风靡一时的“韩流”。据统计,2009年前五个月,我国文化产业逆势飘红,平均增幅达17%,图书销售增长20%,电影票房同比增长40%。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表示,文化产业逆势增长,对保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金融危机有可能促成人才与资本等要素向文化产业转移,未来若干年内将是全球文化要素市场与资源快速流动、重新配置的关键时期。
多个“关键词”背后传出的新信号 这次《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的是,一批“关键词”在其中闪现,其背后内涵丰富。
规划中首次明确了“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中的一个属类,和影视、出版、动漫相并列。多年来,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辨析一直让业内“头疼”。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范建华认为,这一划分方法不仅解决了理论界的争论,而且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统计口径、产业布局埋下了伏笔。
“文化资源整合”与“骨干文化企业”两个关键词,吸引了中国木偶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永庄。半年前,赵永庄与广东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合作,整合影视资源,推出首部动漫人偶剧《喜羊羊与灰太狼》,用舞台剧的方式让影视中的角色与小观众零距离接触,“五一”3天演出20场,票房高达207万元,创下中国儿童剧之最。此次规划提出“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将给国内大批文化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文化资源配置“行政化”顽疾已困扰文化产业多年。在出版界,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分属于国家有关部委、各地方部门、高校等。文艺院团则是从中央到省、市、县,每一级都有设置。同时,不同领域、系统、行业间多为单一经营,基本上不会“越界”。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等人认为,此次规划已给出非常明确的引导信号,要打破地区与部门封锁、行业垄断,通过并购重组将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如何让文化资源流动起来?规划中提到的发展“文艺演出院线”让张宇印象深刻。他认为,将文化生产和文化流通捆绑,形成真正的产业链,可以帮助解决全国剧场半数闲置的现状,也为全国2000多个院团找到了“用武之地”。
“打破文化贸易壁垒,畅通文化传播渠道,是规划的内容之一。”高书生说,“比如广电和电信各有优势,可以互相补充。国内多数地方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规模受限,成本就上升,费用也会提高,如果全国有一张互联互通的网,价格就可以降下来。”
权威人士认为,几乎每一个“关键词”都蕴藏着让人兴奋的信号:“新兴文化业态”,意味着国家将充分重视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等在内的全新文化业态;“降低准入门槛”,意味着将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国有、民营、外资并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文化产业基地”,意味着中小文化企业将可以通过基地的孵化效应,改变融资难、产业化难等困扰……
怎样让“政策利好”成为“真金白银” 如何把“政策利好”化作文化产业的振兴,真正拉动经济增长,权威人士认为尚有不少路要走。
权威人士认为,在实现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警惕“走歪路”的现象。近两年,有的地方从地市到县都纷纷提出要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招牌与名头都很大。权威人士提醒,如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一味追求地方政绩,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可能遇到更大的“壁垒”。高书生认为,应该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实行差异化发展。
“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切忌搞成"合作社",只在形式上把各单位捆绑在一起形成"合作社",不会达到实质性整合的目的。”有关人士说,“文化资源的整合,需要市场来支撑,不能强行用行政手段"拉郎配"。”
文化部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对于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大多数农村地区,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保障农民的文化权利,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仍在其次。她认为,面对不平衡的发展现状,要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远远滞后于美国、日本等文化产业强国。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200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国GDP的2.6%,而美国早在2004年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例就已经达到6%。
权威人士坦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虽然出台了,可真正迎来民族文化产业的振兴,万里长征还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记者李亚彪、韩冰、万一、周玮、王研)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