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张票据带你回顾历史
六旬老人自办票据展
本报讯(记者 刘锡菊) 9月28日,哈尔滨市六旬老人孙凤来在百联购物中心举办了一场票据展,五颜六色的票证将市民带回十多年前的票证时代。
今年60岁的孙凤来是一名退伍军人,从1969年开始对城镇居民使用过的票证产生了兴趣。在他眼里,票证上印刷的图案就是我国每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标志。在30年时间里,他收集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印发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鸡蛋票、白糖票、盐票、烟票、肥皂票、手表票、自行车票等10余种票证。从1955年8月最早使用的粮票到1993年4月废除票证,千余张票据记录了我国38年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过程。
据孙凤来老人介绍,这些票据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产物。1955年8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城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从那时起,生活在中国每一个城镇居民都必须凭所在城镇的户口领取票证。对城市居民来说,当年票证如同货币一样珍贵。也是这一年,孙凤来老人收集了当年发行的第一张粮票。
1993年4月,国务院下文取消各种购物票,这也标志着票证时代结束。从此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彻底告别了粮食和生活用品极端匮乏时代。
如今,这些穿过岁月风尘的票证已成为收藏品,从票面印刷的图案和年份看,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国38年来从物资匮乏到经济繁荣的缩影和标志。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孙凤来老人将3000余张票证整理归类,在百联购物中心展出,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国家过去,勿忘贫穷,体会改革开放后国家走向富强、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的好日子。此次票证展到10月9日结束。